本报记者 朱 磊
2021年01月21日07: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代英豪”群雕。本报记者 刘 毅摄
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供图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内周恩来工作过的房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供图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这么一面特殊的墙。
大理石墙面上除了一个个名字外,没有任何修饰,却让无数观众静穆无声、驻足沉思。墙上一行大字镌刻着:“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1042人按照姓氏笔画依次排列。
“当年参加起义者两万余人,至今留下姓名者少之又少。而留下姓名者,也有很多不知生卒年。为了更好地缅怀英雄,我们始终在追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王小玲感叹。
自1956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建以来,寻找南昌起义参加者,便一直是“八一馆人”念兹在兹的事情。由于史料征集工作难度较大,到1997年建军70周年时,只征集到104人。他们仍然艰苦追寻。在将1042位参加者的名字刻入名录墙之后,目前追寻到的起义参加者,已增加到1063人。新增的参加者名单,在电子屏幕上展现。
“完整呈现南昌起义历史,是我们的使命”
1987年9月,南昌起义60周年纪念日刚过,从江西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肖燕燕进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
“在整理南昌起义60周年展大纲时,我发现最初文稿里,原本准备了部队序列表,但是因为很多人物及背景资料空缺,最终没有完成,大家心里都有遗憾。把这些史料空白补上,完整呈现南昌起义历史,是我们的使命。”肖燕燕说。
依据南昌起义名人传记和相关文献资料,核实参加者名单,这是重要一环。寻找南昌起义参加者及其后人,增补更多文字之外的文物资料,同样重要。
寻找的过程,艰辛而曲折,而感动常伴。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徐先兆,是江西铅山人。参加南昌起义后,他随部队南下,几经辗转后出国留学,1936年回国,在江西从事教育工作。徐先兆后来一直关注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建设,并将自己许多当年的物品无偿捐赠,协助补充史料。1997年,已是94岁高龄的徐先兆在家人搀扶下,再一次来到纪念馆参观,看到自己当年的老照片,不禁老泪纵横。
曾任江西省副省长的黄霖,南昌起义时是贺龙部队的警卫连长。黄霖去世后,亲人将其一部分骨灰埋在了南昌起义时贺龙指挥部小院的树下。黄霖的女儿罗解难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关心纪念馆建设,2017年专门组织了重走南昌起义路线活动,沿着父辈的足迹,追寻初心使命。
“我们做的每一件搜集工作,都是抢救性的”
时间线不断拉长,亲历者渐渐离去。“时不我待,我们做的每一件搜集工作,都是抢救性的!”王小玲说。
“在已知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老人是彭猗兰。”肖燕燕介绍。
1908年,彭猗兰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她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后随林伯渠至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
肖燕燕说,馆里曾找过彭猗兰,并做了一些采访,但后来中断了联系,馆里不知道她住哪里,也不知道她的联系方式。“2007年做名录陈列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她的情况。后来为征集资料,我们到处发函,才得知老人健在。”肖燕燕说。纪念馆的领导专程去北京看望了老人。老人于2010年6月逝世,享年102岁。
在数十年的追寻中,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一直如影随形。
“希望找到更多的南昌起义参加者,以告慰英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借助互联网,组织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单征集活动。许多参加者后人,带着父辈的遗愿,走进了纪念馆。
张耀南,1925年在贺龙任澧州镇守使的时候就投奔其麾下,长期担任贺龙的贴身副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转战湘鄂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毕生力量。
张耀南的妻子1935年去世,张耀南跟随贺龙部队攻克澧州城后,满心高兴地回到家中,却只见到两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孩子。安置好女儿后,张耀南带着小儿子,开始了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没想到在行军途中,儿子从马背上掉落,与部队失去联系。小儿子一路乞讨,最终回到了姐姐身边,姐弟俩又和父亲天各一方。
看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征集消息后,张耀南的孙女张佳玉多方奔走联系。2020年建军93周年时,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名录墙电子屏幕上新增21位参加南昌起义的将士名单,张耀南名列其中。听闻消息,张佳玉和亲人们赶赴南昌,在名录墙前合影留念,失声痛哭。
一面名录墙,承载着革命者的故事,成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的历史的一部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熊艳燕说:“参加南昌起义者有2.3万人,我们搜集到的名录还是太少了。我们会把寻访工作一直做下去,希望找到更多的南昌起义参加者,以告慰英雄。”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