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本网专稿

赓续血脉学党史 “十四五”开局气象新

——宜春市委书记于秀明接受人民网专访

记者 邱烨
2021年08月05日17:10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近日,中共宜春市委书记于秀明就“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务求实效、走前列”“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话题接受人民网专访。专访中,于秀明书记介绍,宜春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准定位、强化担当、争先创优,有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了“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强大动力。

7月19日,宜春市委书记于秀明(中)在袁州区、宜阳新区调研。刘继刚摄

人民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请问,党史学习教育中,宜春如何务求实效、走前列,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于秀明: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来,宜春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奋进智慧和力量,确保学出对党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为民情怀、学出斗争精神、学出争先意识、学出清正廉洁,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有特色、重实效、走前列。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第一议题”学党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史知识,列入市委常委会议的第一个议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党史知识观照现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党组织广泛跟进,在党委(党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积极引入“第一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二是带动绝大多数,“七团七进”说党史。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在市、县、乡、村四级建立七支队伍宣讲:领导干部宣讲团进挂点单位、市委宣讲团进县市区、理论志愿服务队宣讲团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政课教师宣讲团进校园、菜单式宣讲团进机关企业、百姓名嘴宣讲团进农村社区、线上宣讲团进网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的宣讲,有效增进了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和理解。目前,“七团七进”共开展宣讲3.2万余场。三是发动全民参与,“说唱赛演”颂党史。积极运用抖音、快闪等新颖手段,展示祖国翻天巨变,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举办“宜春正当红”抖音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220余个,总播放量超5000万。开展“同唱一首歌”网络拉歌活动,吸引1400余家单位、40余万人参与。举办大型党史知识竞赛,吸引1659名选手参赛,561支团队开展了173场现场比拼,307万干部群众见证比赛。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脚在学史力行上。我们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准定位、强化担当、争先创优,有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了“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强大动力。今年以来,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紧紧围绕推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开放创新、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以主攻求主动,以优势创胜势,以清廉树清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较好局面。上半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实现前移,GDP增长13%,列全省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列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7%,列全省第3位;外贸出口增长66.3%,列全省第1,这四项指标分别比去年同期前移6位、3位、2位、1位。今年宜春工作的最大亮点,是国轩高科、华强方特、赣锋锂业、上海恩捷、格林美、璞泰来、创诺医药、广东唯美、清陶能源、佛吉亚等一大批头部企业或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落户宜春或者大举追加投资。特别是7月30日签约的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成为全市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项目。这些大项目、好项目的涌现,推动宜春“十四五”开局起步迈好了第一步,见到了新气象,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后劲、带来了活力。

人民网:请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宜春市如何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于秀明: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立足眼前,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不断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较好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对标“无我”情怀,诚心问需于民。在全市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广泛开展“广纳谏 集民意”大调研活动,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八个方面,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共收集各类问题及意见建议14665个。组织33个政务服务单位“一把手”开展“找问题 优服务”大体验活动,以办事企业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以群众身份暗访,通过体验活动发现首批问题224个。二是展现“有我”担当,恒心务实推进。在大调研、大体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1+8”实施方案。同时,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住房、教育、养老、医疗、交通出行等民生问题,列出市级30项、县级36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市级30项重点民生项目,分别由市四套班子领导领衔推进,制订专项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责任人。我本人领衔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两个项目,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已开工156个小区、3.1万套住房,开工率87.6%;计划新建、改造20个农贸市场,目前3个已完工,9个正在内部装修。三是拿出“忘我”干劲,真心排忧解难。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对民生实事清单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到“月初分析研判、月中综合调度、月底挂旗通报”,确保抓到位、见实效。比如:在解决群众出行难方面,开展“我为群众保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落实重点车辆隐患“清零”制度,改造城区道路绿化分车带路口77处,完成8条公路的新改建工程,全市交通秩序显著改善,一般事故同比2019年下降10.9%,死亡事故下降8.7%。在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方面,我们收集汇编各领域惠企政策125条并严格兑现,预测全年可为企业减负140亿元以上。针对企业反映“气价高”问题,我们打出政策“组合拳”,降低非居基础气价0.05元/立方米,对重点产业采取阶梯气价优惠,对用气大户实行“一企一策”。目前,全市共收集梳理民生实事、群众“身边事”25840件,已办结18605件,真正让群众得了实惠。

人民网:结合此次党史学习教育,请您讲一讲在宜春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的党史故事。

于秀明:江西宜春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湘鄂赣苏区的核心腹地,省委、省苏的驻扎地。这里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震响过秋收起义的霹雳惊雷,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的足迹,铭刻着1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今年我们特地选取了发生在宜春的60余个红色故事,编撰了《红土初心》这本书,不久后就会出版发行与大家见面。我在此先分享三个宜春的党史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枚戒指传世纪。1933年4月,当时位于万载的中共湘鄂赣省委驻地小源遭到敌人围攻,一位负伤的徐姓红军班长被安置在万载茭湖乡上峰村的蓝真才家中救治。虽然蓝真才悉心照顾,但因缺医少药,徐班长还是不幸离世。临终前,徐班长将一枚刻有“徐垂铨章”四个字的银戒指赠予蓝真才。蓝真才一家四代人一直将银戒指悉心收藏,认真守护,并将这枚戒指的故事发在网上期待有人回应。在媒体的帮助下,根据徐班长生前留下的籍贯信息和戒指上的刻字,终于在2020年联系到徐班长在湖南浏阳市的宗亲族人,确认了徐班长就是徐垂铨并将戒指赠还。今年清明,徐家宗亲族人专程来到上峰村祭奠长眠在此的徐垂铨等45名烈士。这枚珍藏87年的戒指和背后的故事,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资料和生动教材。

第二个故事:一门八英烈,信仰高于天。在江西省铜鼓县秋收起义纪念馆,有这么一张烈士的照片,烈士名叫廖思吾。1926年,大革命运动在铜鼓蓬勃兴起。廖思吾在共产党员樊任明的影响下,成立农民协会,并当选为农会会长,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和“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斗争。1927年,廖思吾被国民党靖卫团逮捕,被带走时,他对群众大声说道:“乡亲们,跟着共产党走,跟着农会走,就一定能够过上好日子”。廖思吾被杀害后,他的儿子廖杏阶、廖竹梅、廖庆珍,孙子廖善昌、廖在新、廖用章、廖德生,一家三代七位男儿也在他的感召下,前仆后继,在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在中华儿女都过上了他们一家所期望的好日子,并将继续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

第三个故事:“红军哥”的珍藏。1929年夏,江渭清还不到19岁,在红军队伍中任排长。当时正值白匪对红军进行疯狂进攻,在万载小源的一次战斗中,江渭清左腿中弹,被安排到附近的农户家养伤。刚进门,一位热心肠的农村妇女就一口一声地唤他为“红军哥”,并对他说,“以后就叫我老表嫂子吧,听着亲切”,一下子消除了两人间的生疏感。那时老表嫂子刚生下第三个孩子不久,还在哺乳期。由于缺医少药,“红军哥”的伤口有些感染。当听说奶水可以减轻发炎症状后,老表嫂子不顾孩子饥饿,每天留足奶水给“红军哥”擦拭伤口,还将家中唯一的一只母兔子炖了给他补身子。老表嫂子待他胜过了亲人,“红军哥”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伤愈归队时,老表嫂子亲手缝制了六双布鞋送给他,她说“六”是顺的意思,希望他穿上后能够顺顺当当,解放全中国。在后来的革命岁月里,老表嫂子的身影一直深深地扎根在江渭清脑海里,时刻激励、鞭策着他。1974年,江渭清担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工作之余,他经常打开箱子,找出老表嫂子送给他的,一直珍藏着舍不得穿的最后一双布鞋,感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表嫂子带给他的温暖。

人民网:请您谈谈宜春是如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

于秀明:宜春是一片有着丰富红色资源的红土地,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英雄壮举,历经了湘鄂赣苏区十年浴血奋战,见证了袁州会议的重要转折性决策,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和铁军精神。为此,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立足宜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色历史“留得下、看得见、摸得着、读得懂”,有效激发了全市上下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一是理好红色家底。对全市23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全面开展摸排、登记、收集、保护、修复、展示等工作,出台《关于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修复和提升袁州会议旧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湘鄂赣省红色中心医院等一批重要红色遗址遗迹。目前已经在全市打造了22个红色名村。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成立了10支红色讲解员队伍,开创了党史夜校、月光夜谈、红色故事会、非遗说党史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形式,活用VR技术、线上学习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累计开展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党性教育3万余人次,让党史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举办红色活动。坚持观、讲、学、悟相结合,依托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等主题,组织开展“学党史 祭英烈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精心打造“秋收起义红色之旅”“湘鄂赣红色之旅”等24条研学线路,创建红色实践基地32个。四是打造红色剧目。创作了《当兵就要当红军》《门口点盏灯》《江山》等红色主题歌曲。五是开展红色研究。深入研究和持续弘扬本地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伟大精神、时代价值,组织编辑出版《宜春市革命遗址通览》《回望峥嵘读初心》《宜春红色标语图录》等红色书籍。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们通过广泛开展以上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意义鲜明的学习教育活动,较好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厚植信仰、淬炼初心。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