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学院做好“五链”共谋师生幸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余学院坚持“学行并举”,把践行办实事作为落脚点,贯彻“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链、补链、强链、优链、延链”做文章,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增强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进一步实现教师有尊严、学生有自信。
创造条件建链,改善育人环境有温度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对学校“硬件”和“软件”环境的需要,新余学院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建链。由后勤处牵头改造学校北运动场,对场内的足球场地草皮、塑胶跑道、篮球场地面等进行统一更换和维修,为师生提供了更优质的体育活动场所;修建艺术小道,突出艺术气息,既解决艺术楼师生集中下课后就餐或回宿舍不方便的问题,又美化校园环境;改造食堂餐饮环境,稳定饭菜质量与价格,提高了师生的用餐满意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览中心的建成使用,成为志愿者服务和文明实践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学校还增设室内AP设备大幅度提升各类场所室内外信号覆盖强度、整合各二级学院空余房间为教师提供课间休息场所等等。通过改善育人环境,融合“学校+我=家”,师生幸福感满满,归属感满满。
调查研究补链,助力学生成才有深度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新余学院落实领导干部“十个一”联系基层活动、“校领导接待日”、书记面对面、“校长约吧”等制度,多次召开“我为师生办实事”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补链。增设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场所;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不定期开展全校性师生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学院搭建新余学院课外体育锻炼系统——“乐跑”,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满足大三学生考研需求,各二级学院组织各类考研讲座,举办考研分享会20余场,受益学生达到2900余人;校团委微信公众号推出7期考研先进典型,累计阅读量达到15000余次。通过落实“强心、健体、补脑”各类措施,助力学生成才,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六有”青年,学生获得感满满。
做精做细强链,促进教师成长有力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新余学院作为育人主阵地,不断做精做细教师这根主链条,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教书育人。为帮助年轻教师个人成长发展,根据年轻教师的专业,选定高职称教师作为导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帮扶,提升学院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开展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计划;为促进产学研结合,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需求,每年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设教师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助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建设并开放教师职业技能中心,为教师提供精品课录播、教学沙龙、教学技能实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再培养,努力锻造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
查缺补漏优链,提升服务质量有亮度
新余学院一直贯彻“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服务育人”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提升服务师生的质量。学工处为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质量,专设了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改造更新校新闻中心(新闻中心下设新余学院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新媒体中心四个媒体组织)硬件设备,举办学生记者培训班,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满足学生自习学位要求,优化了图书馆现有资源,将原电子阅览室改造成自习室;暑假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公寓设施:对学生公寓卫生间进行维修并安装排气扇、每两栋学生公寓添置座椅等设施增设一个自习室、适当调高水电免费使用额度、为学生宿舍阳台加装晒衣架、在学生公寓区安装室外晾衣架等。一切急师生之所急,学校通过查缺补漏优链,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师生安全感、幸福感满满。
同频共振延链,服务地方经济有广度
新余学院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专业优势,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博士服务团”到地方相关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三千多万元;经济管理学院立足地方经济调查研究,编写了《新余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新余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还与分宜县洞村乡中心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大力实施“1+1”志智双扶计划,选派艺术专业师生开展艺术支教,成立了由50多名留守儿童组建的“小溪流留守儿童合唱团”,社会效果斐然。
学史力行。新余学院在“我为群众(师生)办实事”活动中,共研究落实103个活动项目,制定项目立项、跟踪、评价机制,办实事开新局,努力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共谋师生幸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