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江西要闻

彩云常在有新天

——萍乡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综述

2021年12月24日07:15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有一种跨越,波澜壮阔,撼人心弦;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直抵未来。春秋吴楚,“萍实”之名,昭示着这方土地的古色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渲染了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萍乡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黯然成为“灰姑娘”。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新时代,新作为,新气象,萍乡提升城市品位,涵育精神气质,百年煤城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铸就一座“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幸福城。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信仰之城

  “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作田人……”7月16日,74岁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步上来到江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他7月1日在北京参加建党100周年活动的感悟说起,对该村党员进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村民汤其泉聆听后说,“陈步上用土话讲的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接地气,我们听得进、记得住!”

  一百年来,萍乡这方红色热土,始终被信仰之光照耀。中国工人运动在这里策源,秋收起义在这里暴发,引兵井冈在这里决策,中国少年先锋队在这里诞生,在萍乡,俯拾皆史,为城市坚毅前行提供不竭动力。

  萍乡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创新“理论+文艺+互联网+服务”以及“屋场贴心会”等方式,将宣讲阐释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紧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建红色宣讲员队伍,把“大理论”转化为“小道理”,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小城大爱好人多

  志愿服务暖人心

  11月6日下午5时40分,萍乡市安源交警大队辅警敖龙和同事们协力为一辆载有突发冠心病老人的私家车,在拥堵的车流里开辟“生命通道”,将老人送到急救室。

  德润萍城。在萍乡,善良友爱的故事宛如平常一首歌。

  10月下旬,萍乡市灯塔计划公益发展中心“助学、筑梦、铸人”孤困学生帮扶项目获首批全国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服务职工优秀项目。该项目累计常态化帮扶学生310余人,发放助学金近190万元,参与志愿者5900余人次。

  “中国好人”萍乡市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段华胜老人带领志愿者团队,帮教300余名吸毒人员走向新生,其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带你归家》。在老人的影响下,女儿和孙子都投身志愿服务,一家三代志愿者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萍乡把实现“社会风尚美”作为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重要内容,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红色家书”暨“国学经典”诵读等群众性主题活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系统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深入推进市民文明行为提升行动。持续选树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广泛推荐宣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形成了“小城大爱”的萍乡现象。

  目前,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7人,“中国好人”87人、志愿服务组织43个,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实施志愿服务活动项目6000余个,铸就了“小城大爱”的城市品牌。

  背街小巷“白改黑”

  幸福来敲百姓门

  “以前,这里环境特别脏乱差,路面坑坑洼洼,还有很多裂痕。现在,这里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变化,走在这里能感受到一股书院气息,我们特别满意,路过的市民都纷纷点赞。”安源区东大街道南台巷居民罗佑芳一脸幸福地说。

  南台巷因萍乡十大书院之一——南台书院而得名,南台小学的前身为南台书院。东大街道挖掘该巷历史文化内涵,以书院文化为主线文脉,精心打造出一条古老风貌的南台书院文化巷。

  “我们小区颜值提高了!”家住金陵小区的陈阿姨指着门前铺好的海绵渗水路面笑道:“小区经过改造后,道路宽了,下雨也不积水了,还规划出了不少停车位。现在环境这么好,大家都不想搬了。”

  金陵小区是萍乡市第一个成建制、顶峰时有2000户居民的大小区,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基础设施逐渐破败不堪。下雨时道路严重积水,绿植破坏严重,排污沟臭气熏天……2020年3月,金陵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实施,采用最新的材料及模块安装方式,快捷铺设雨污管道近3万米,安装化粪池近100个,规范停车位700个,安装桌椅50套、健身器材10套,油漆粉刷翻新外墙,铺设沥青行车道,建设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历时5个月,金陵小区的基础硬件设施提升改造顺利完成。

  萍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理念,坚持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抓创建。近年来,萍乡市持续实施八个全覆盖、八个聚焦等80多项系列重点民生实事,实现443条背街小巷“白改黑”全覆盖,完成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22个,改造提升和新建城市道路93条,新增停车位2.8万余个,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新增雨污分流管道71.09公里、广场公园47个,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美丽。群众感受到创建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文化促文明

  以文明兴文化

  初冬的萍乡迎来了晴朗的好天气。坐在萍乡市图书馆临湖的阅览区,市民陈丽芳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自去年8月19日市图书馆新馆开放以来,她便经常在周末或晚上来图书馆看书。陈丽芳惬意地说:“图书馆是市区风景最美的地方,这里的阅读环境太好了!”随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窗外的玉湖波光粼粼,白鹭在烟柳间穿行,令人心旷神怡。

  萍乡素有“赣西文化堡垒”之称,对文化的敬重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传承与基因。1400余年前,萍乡人便在萍水河畔建设一座孔庙,至今萍乡孔庙仍是江南保存较好的孔庙之一。如今,萍乡市把市区临湖的绝佳位置给了萍乡市图书馆新馆,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新馆按国家地市一级公共图书馆标准设计建设,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读者近60万人次。

  萍乡市高效打通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全国文明城市与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双轮驱动,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兴文化,建成了市图书馆、市红领巾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4个24小时智慧书屋,完成5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77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15分钟城市文化生活圈基本形成,为市民构筑起了更加辽阔的精神高地。

  “萍乡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山是青的,人是热情的,社会是和谐的,在这里生活,呼吸的空气都带着幸福的味道。”如今,萍乡人对自己对家乡更加满意和热爱。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赞叹,成为萍乡城市文明之美的生动注脚。幸福写在每个萍乡人的笑脸上。

  萍乡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奏响了勇攀“文明高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探索示范标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杨 钊 陈 娅)

(责编:罗娜、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