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2017年,宜黄县发现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环壕聚落类遗址,环壕聚落类遗址的正式发掘在江西尚属首次。该遗址年代可上溯至约4800年前,为我们重新认识江西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契机。历经数年,该遗址发掘工作进展如何?

揭开宜黄锅底山遗址神秘面纱

2021年12月31日07:25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冬日的暖阳铺满了宜黄县棠阴镇解放村大坪上组的田野,眼前的静谧让人很难想象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聚村而居的热闹场景。穿越历史的光阴,这里的每一片陶片都充满了沧桑与厚重。

2021年11月24日,记者乘车来到大坪上组,在当地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遗址进行实地采访。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遗址发掘中心区域一处约300平方米的作业区内,不少工人正在清理表面的堆土,工人们在考古人员指导下,对表层堆土进行细致挖掘,并对挖掘出土的碎片进行收集整理。而在新作业区的南面,则是考古发掘队2020年至2021年主要工作区域,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

当地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发掘工作的一大亮点是制陶作坊区的发现,相关发掘工作在今年11月已经基本结束,根据这些遗迹的特征、性质和分布规律,基本可确定该发掘区域为制陶作坊区,出土物主要为玉器、石器及陶器。”在制陶作坊区,考古人员为已发掘的堆烧堆积、陶土堆积、灰坑、蓄水池等制作了标牌,相关出土物已被转移至库房妥善保管。“目前,正在对出土物进行整理和修复,根据制陶作坊区的发掘情况和出土物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发掘工作上报上级部门。”宜黄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马微介绍说。

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抚州市文博所、宜黄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位于抚河上游的锅底山环壕聚落类遗址及周边地区展开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锅底山遗址由台地、城墙、壕沟及外壕堤四部分组成,现存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以锅底山遗址为中心,环绕了太坪村、屋沿山、炮沿山、塔前山、杨家山、菜籽山、下寮山、辽家山、朱单界9处遗址,共同构成了一处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聚落群。发掘出土遗物主要为石器及陶器,石器有锛、斧、镞等,陶器有罐、浅盘鼎、鼎(足)、豆、鬶、盉及纺轮等生活生产用具,同时还有稻、猕猴桃、粟等植物种子遗存出土。

“锅底山遗址为我们了解环壕聚落类遗址的分布规律、文化性质及功能布局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是我们建立抚河流域先秦文化编年序列、厘清樊城堆文化发展脉络及上、下限问题的珍贵实物资料。”马微告诉记者,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和多家省级考古研究机构的20余名专家在宜黄召开研讨咨询会议。专家一致认为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重新认识江西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契机,也为深入研究和展现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推进早期中国区域文明模式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019年10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钟海华 李耀文)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