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沈阳博物馆建成开馆

展现沈阳历史文脉

刘洪超
2022年01月04日08: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近日,筹建36年、启建3年多的沈阳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东北地区文化新地标。

辽宁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没有一座城市综合博物馆。沈阳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这一空白。沈阳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6700平方米,共有文物2535件(套),开馆之际推出五大展览,全面反映沈阳历史文化。

众多珍品首次展出

走进沈阳博物馆《沈阳历史陈列》展,这座城市漫长而丰富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11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7200年前,新乐文化先民于此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多支青铜文化交流融合。2300年前,燕国在此设郡建城。秦汉时沈阳属辽东郡,唐代属于沈州,辽金时期沈州繁盛,元代改沈州为沈阳路,沈阳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历史上。清代沈阳为陪都盛京,备受尊崇。经历了近代风云和抗战硝烟,1948年沈阳解放,古城翻开了新的辉煌篇章。

《沈阳历史陈列》展汇聚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70余年的考古成果,许多珍品为首次展出。1965年发掘出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未展出过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精品文物首次集体亮相,向世人展现东北系青铜短剑文化的风采。叶茂台辽代萧氏家族墓出土的诸多文物世所罕见,如品级极高的白玉带饰、精美的辽鸡冠壶、白瓷三连粉盒等,反映了辽代民族交融的盛况。曹雪芹祖辈曹辅墓志首次展出,为曹雪芹籍贯研究提供了有力物证。此外,还有最早记录“沈州”字样的辽代石函,发现于舍利塔中的明宣德炉,承载供养人礼佛诚心的虬龙净瓶……

根据文物的珍稀程度,沈阳博物馆评选出3件“镇馆之宝”:辽代金面具为辽宁地区首次发现,全国也仅有3件;辽代白釉黑彩梅瓶为海内孤品,是目前所见秋捺钵狩猎场景首次出现在瓷器上;白釉褐彩梅瓶绘有精致的牡丹图案,证明釉下彩工艺在辽代已经出现,比以往认知提前了近半个世纪。

数字化展示亮点纷呈

沈阳博物馆在“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上下足功夫,馆内数字化应用项目多达24项。多个展厅设有多媒体数字悬浮导览设备,观众可以观看重点文物的360度高清动态图,还可以聆听VR讲解。

博物馆一层300平方米的高大开阔空间里,高达9米的冰屏令人震撼,以日晷为设计灵感的“阳光历史时钟”,让置身其中的观众感受到沈阳历史的更迭、时空的变换。在“沈阳源流”厅,一组新石器时代渔猎、祭祀的全息影像,再现了7000多年前新乐先民的日常生活。在“天眷盛京”厅,以光影变幻的形式展现了王公贵族与黎民百姓共同安居的“盛京十二时辰”。在“近代风云”厅,还原了沈阳旧日街市场景,站在一家店铺的二楼向窗外望去,可以看到三维投影的景象——解放军和市民欢庆沈阳解放,整个城市气象一新。

博物馆里还设计了一座座“历史之门”,以实物和光影结合,引导观众融入历史情境之中。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过渡区域,火光穿透层层玻璃,呈现出奇幻的镜像空间;在辽金时代展区,真实的商铺与虚拟的小桥流水融为一体,让观众感受千年前沈州的市井繁华;在沈阳著名文物“大十面”展区,石碑上早已模糊不清的文字,通过投影技术重现眼前。

推出辽河流域主题大展

除了展示沈阳本地文物,沈阳博物馆还联合多家博物馆推出跨年大展——《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展。该展览荟萃辽河流域21家博物馆的450余件(套)精品文物,首次集中展现辽河文明。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讲述着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的璀璨;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巨形石磬,至今仍能奏出清越的乐音;西辽河流域的商周青铜重器,证明辽河文化演进与中原文明同步;华美绝伦的前燕金步摇,体现了鲜卑族的精致生活和工艺水平;成套的音乐演奏瓷俑、胡人俑等,反映了唐代辽河流域人口汇集、经济繁荣;辽代特有的鸡冠壶、鸡腿瓶,让人惊叹连连……

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沈阳博物馆还组织举办“辽河流域历史文化论坛”,邀请海外专家进行线上讲座。

打造“人民的博物馆”

沈阳博物馆的定位是“沈阳人民自己的博物馆”,建设期间即推出“百万收藏计划”,面向公众征集记录沈阳人民生活履迹、具有沈阳独特文化印迹、体现沈阳城市发展建设历程的藏品。活动开展月余,已收到沈阳市民捐赠的藏品数百件,并在开馆当日举办了专场捐赠仪式。

位于沈阳博物馆三层的家庭教育厅是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体验空间,开馆后启动首场研学活动,以“沙盒探宝”“穿越千年”等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学前思”“学中游”“学后醒”的过程,了解沈阳历史文脉。

结合馆藏特色文物,沈阳博物馆推出了系列文创产品,并制作了10款文物主题纪念章,放在各个展厅门口,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打卡。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