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翠微峰下弦歌起

——“文乡诗国”里的文化盛事

2022年01月14日08:14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一座翠微峰,携带着金精洞珍藏的千年诗文,让这方大地诗意氤氲。

一种“苏区红”,镌刻着不可磨灭的革命记忆,让这方大地激情满怀。

一场大型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红诗会”,则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与照亮了这座人文荟萃、历史光荣的美丽小城。

“文乡诗国”的诗,“苏区摇篮”的红,构成了赣南宁都独特的地域标识与精神气质。青山隐隐,星光杳杳,今天的宁都,接续诗歌传统,唱响时代新风,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的征程中行而不止,履践致远。

红诗诵读诗心盎然

1月11日下午,宁都县翠微剧院人头攒动。“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是我对红土地的歌唱;我歌唱红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歌唱红土地上我美丽的故乡。”舞台上,人们正在朗诵宁都诗人李能玲、雪月创作的诗作《红土地的歌唱》,一声声激越高亢的朗诵,伴随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回荡在剧院。或独吟、或齐诵,或即兴表演、或伴之以舞蹈,声情并茂的演出,打动了不少前来探班的观众。

正在进行的诵读活动,是宁都县推出的大型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红色诗词朗诵会(以下简称“红诗会”)的赛前排练。这段时间,剧院里每天都有十多支代表队前来“预演”,为的是在正式演出中一展精神风貌,“摘金夺银”。

说起举办“红诗会”的创意,宁都县文广新旅局局长叶靖华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好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宁都提出了复兴“文乡诗国”、擦亮“苏区摇篮”等文化品牌的构想,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眼下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红诗会”系列活动。

主办方介绍,“红诗会”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参与性、互动性十足。其一是全国诗词朗诵视频征集活动,即从宁都的红色历史出发,举行全国范围内的红色诗词创作视频征集活动,发动全国的诗词创作爱好者,围绕着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的创作要求,积极投稿。2021年12月21日,红色诗词朗诵视频大赛揭晓,当地诗人谢帆云创作的《七千双草鞋》(朗诵者黄桦)等16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其二,推出“学党史、诵红诗”诵读活动。这项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内容为诵读经典红色诗词,同时结合宁都的红色历史文化及党史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开展。通过诵读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读红诗氛围。

其三是举行红色诗词朗诵比赛活动。全县24个乡镇,县直、驻县单位积极组队参赛,力求结合宁都的红色历史,体现红色主题,形式丰富。目前这项活动正在加紧排练中,今年春节前,58支代表队将带着各自的精彩作品登台亮相,一争高下。

除此之外,当地还举办了“红动宁都”寻访革命印迹知名作家、诗人采风活动。2021年12月29日至31日,一批全国知名作家、诗人走进宁都采风,举行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作家、诗人们行走在“文乡诗国”的宁都、“苏区摇篮”的宁都,不断有感悟,不断有发现。他们表示,将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我们通过‘红诗会’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力传承宁都优秀文化,深度挖掘宁都丰富的红色资源,全面宣传、展示、推介宁都,擦亮宁都‘苏区摇篮’‘文乡诗国’文化名片……不断提升宁都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宁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宁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丽萍如是说。

“文乡诗国”弦歌不辍

宁都自古“士尚诗文”,历代人才辈出,人文昌盛,有“文乡诗国”之美誉。宁都文学的源头在今翠微峰景区的金精山,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出现在汉初的诗歌《金精十八章》,诗风古朴、纯净,它承《诗经》传统,比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早了400多年,其作者为汉初的张丽英。在后人眼里,《金精十八章》地位崇高,被视为宁都、赣南乃至江西的文学师祖。

宁都举办“红诗会”系列文化活动,与当地底蕴深厚的诗歌传统不无关系。

宁都县政协原副主席、诗人、中国作协会员谢帆云说,张丽英以降,宁都文学群星璀璨,北宋时,有“孙氏五贤”,在仕途和文学上都有不俗的建树。与孙氏五贤同时代的郑獬,是宁都第一位状元。他的诗词成就很高,著有《郧溪集》。到了南宋,宁都有宰相诗人崔与之,著有《崔清献公集》,诗词都有很高的造诣,词风雅健。

自宋至清,宁都中榜进士132人,其中状元2人、探花1人。钱钟书选注的《宋诗选注》,一共选了80位诗人的诗,宁都有郑獬、肖立之两位诗人的作品入选。其中郑獬的诗选了4首,肖立之的诗选了5首。与肖立之同时代的曾原一,在南昌与著名诗人戴复古一起创立“江湖吟社”,一时诗名大噪,“海内宗之”。

“曾原一后来回到家乡,隐居翠微峰,在他的带动下,宁都写诗、填词的人很多,一时诗风大盛,那个时候是宁都诗歌最为辉煌的时期,因此也成就了宁都‘诗国’的美誉。”谢帆云对宁都的历史人文如数家珍。

清初,宁都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享誉文坛。他们立足翠微,胸怀海内,开馆造士,著书立说,宁都文学达到巅峰。“易堂九子”的魏禧与侯方域、汪琬并列为三大散文家,且有“北侯南魏”之称。以魏禧为旗帜的“易堂九子”写就的一篇篇风骨傲世、卓尔不群的散文传遍大江南北,宁都从此便被誉为“文乡”。

宁永红是宁都县诗联学会的会长。记者见到他时,这位八旬老者正在县老年大学为学员讲授诗词课。他的讲课方法与一般的老师不同,因为他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唱诗”——用“楚调唐音”将诗词吟诵出来。以情领气、以气带声、因声成韵,这种“唱诗”教学的方式,带着悠远的古意,引人入胜。

“每阅微刊兴便浓,图文并茂百花丛。斗诗巷里诗风盛,拈韵群中韵味丰。本土贤昆催雨润,九州师友济禾葱。易堂峰下吟旌展,接力传薪意不穷。”这是宁永红新近创作的一首诗作。作为宁都诗词创作的核心人物,自2002年学会成立以来,他带领老中青三代诗人,创作出各种诗词佳咏数以千计,用诗词赞美家乡的山水,讴歌伟大的时代。宁都县诗联学会还创办了《翠微诗词》《翠微风韵》《宁都诗联》等内刊和微信公众号。

“这些年来,我们举办了20多场诗歌朗诵会,我们的诗人深入乡村地头,用诗篇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把宁都这个‘文乡诗国’的招牌擦得更亮,为推进文化振兴弦歌不辍,为红色文化尽情歌咏。”宁永红感慨地说。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间最美的艺术花朵。诗言志,诗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诗心、诗意、诗情,是诗人们内心深处的吟唱。宁都县文联主席黄允胜说,近年来,宁都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培养文艺人才,出台了《宁都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文艺工作机制,整合县内文艺资源,持续推进宁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复兴“文乡诗国”诗词创作,在省内甚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红色文化燃情宁都

宁都是一块革命热土,被誉为“苏区摇篮”。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都生活和战斗过。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也给宁都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回眸历史,这里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开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爆发了宁都起义,诞生了被誉为“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授旗成立了少共国际师,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硝烟也在这里弥漫……一幕幕光辉的历程无不彰显出宁都厚重光荣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宁都在我党百年历史中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放眼今日的江西,赓续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促进红色旅游,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已经成为红土地上人们的共识。

宁都举办声势浩大的“红诗会”系列文化活动,打造“红诗会”文化品牌,其出发点与宗旨也正在此。

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县,宁都现有97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保”4处,“省保”15处。

“2021年,宁都县的红色旅游接待人数为287.4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2.37亿元。作为赣南苏区的‘金砖四县’,宁都是赣州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中的重要目的地,借助这次‘红诗会’活动开展,我们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的优势,以‘红诗会’文化活动作平台,全面推进宁都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叶靖华告诉记者。

在宁都采访时,记者巧遇了一批来自广东的客商,他们是红色产业联盟的成员,这次来宁都,是因为看上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经过考察,他们和一个红色景区签订了开展红色研学的合作项目。负责人徐上珈告诉记者,红色研学活动可以放大红色文化的内涵,不仅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更可以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此外,为擦亮红色文化名片,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纪念“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宁都还推出了“讲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演红色剧目、游红色线路”系列活动。其中精心打造的大型采茶剧《宁都起义》,于2021年12月14日在翠微剧院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观演,红色文化宣传深入人心。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宁都县委书记肖斐杰说,宁都县将通过“红诗会”等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融入赣州,把宁都红色文化旅游做出影响,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推进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毛江凡 张 衍)

(责编:罗娜、毛思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