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江西要闻

用爱托起“折翼的天使”

——新余渝水区送教上门温暖特殊孩子心房

2022年01月14日08:10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在新余市渝水区,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用送教上门的实际行动,温暖一群特殊儿童和少年的心房,开启一片阳光天地,让这些孩子的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

冬日暖阳下,罗坊镇湖头村的村道上传来阵阵笑声。循声而去,只见一群身穿校服的孩子推着一辆轮椅缓慢前行。轮椅上坐着一个胖胖的男孩,笑容灿烂。

原来,当天是蒋国珍小学教师钟小东送教上门的日子。他带着班上学生一起来到小辉(化名)家中,给他上语文课。“小辉特别喜欢学习文化知识。”钟小东说,“我们每周来小辉家两次,每次上两节课,空余时间则陪他玩。”

“小辉出生时很健康,可是到小学一年级,患上了大腿肌肉萎缩症。”小辉的奶奶告诉记者,原本小辉在城区读小学,她每天背着孙子去上学,一直持续到四年级。“后来,我实在背不动了,孩子父母又在外工作,只能转到乡下上学了,在农村方便照顾他。”

4年来,钟小东坚持送教上门,风雨无阻。小辉就这样从小学五年级读到了八年级。

“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渝水区教体局负责人说,该区在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基础上,对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进行专项排查。对78名重症重残适龄儿童少年,按照“一人一案”工作要求,精准施策,常态化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

“教育是一种爱的过程”

“五星红旗的旗面颜色是红色,旗上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1月6日,界水中学教师朱润娣来到送教对象小明(化名)家中,手把手教孩子画画。看着水彩笔描绘出的美丽图案,天真无邪的小明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一次给孩子上完课后,回家我忍不住哭了。”朱润娣说,小明今年11岁,天生智力低下并且患有癫痫病,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孩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次看着大冬天还打着赤脚的小明,朱润娣很是心疼,特意买来了鞋袜,给他穿上。

“为什么不送小明去特殊教育学校?”朱润娣曾经问过小明的父母。“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家长接送,我们没有这精力。”小明的父亲无奈地说。朱润娣不忍心看到小明没人照看,每次送教驱车半个多小时来陪陪小明,与其一起做游戏、聊聊天。

“教育是一种爱的过程。”朱润娣说,“我也是为人父母,对这些‘折翼的天使’,会觉得很心痛,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送教上门一年多来,每次告别,小明都会十分不舍,握住朱润娣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界水中学校长李小忠告诉记者,为了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自2015年以来,学校对家庭没有条件保证到校学习的儿童,制定个人学年计划和授课内容,并组织全校教师志愿者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给孩子一双追逐梦想的翅膀”

“送教上门,为特殊学生送去知识,给孩子一双追逐梦想的翅膀,也为他们的家庭送去希望,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界水中学教师廖杰说道。他也是学校送教上门服务小组的志愿者之一。

刚开始,廖杰的送教工作并不轻松。今年15岁的送教对象小安(化名)家住界水乡横塘村,患有先天性弱视,性格内向孤僻,平时在学校也不爱和同学交流。2020年,小安的父亲患胃癌去世,家中的变故使得他一蹶不振。本该读九年级的他,整天躲在家里不去上学。

班主任廖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上门沟通无果后,干脆就送教上门。“以前我每次来家里,小安不是把门锁住就是跳窗跑掉。”廖杰回忆,“后来我们慢慢成为朋友,我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进行心理疏导,让他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家小孩真是多亏了廖老师。”小安妈妈接过话茬,“自从他爸爸去世后,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和我说话。现在不仅会和我聊天,还会帮我做些家务。”

“等到初中毕业后,我想去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可以赚钱养家。”对于未来,小安心里有了打算。廖杰告诉记者,在送教过程中,他发现小安动手能力强,于是有意识地引导他学习物理知识,为日后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

去年,该区20所学校的教师共开展送教上门服务6000余人次、1万多课时,充分保障了特殊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记者 邹宇波)

(责编:罗娜、毛思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