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教育

南昌工学院:三位一体强化双创教育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人才

2022年03月11日17:20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南昌工学院着眼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方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坚持以合作建设专业、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开发课程和合作开展科研等为主要内容,主要面向江西省和西部民族地区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旅游及文化创意、现代服务和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等五大产业,南昌工学院引领新青年创新创业,大力激发青年的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积极培育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了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社会培育了大量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主动对接南昌市汽车零部件制造、LED和VR技术应用等行业,先后与软通动力、中兴软件、用友新道、志恒教育等13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通过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双创训练体系、双创实践体系,强化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提升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校企协同构建双创教育体系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校企合作实验班”“天华建筑设计人才定制培养实验班”“用友新道会计人才定制培养实验班”等12个定制培养人才实验班。基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大视野下,校企共商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内容纳入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课程体系中。企业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签订的合作协议,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学生上课、实训及就业。校企分工合作,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学校“制造业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基于校企合作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立项。

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23门校企联盟课程和30余种项目化教材,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企业典型案例,运用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新视角,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

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学校获批南昌市“博士科研创新中心”,具备较强的科技攻关实力。同时,学校有专职创业指导教师20人,并聘请了45名优秀创业校友、知名企业高管和人社部门负责人兼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这种“双师双能型”队伍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南昌市DME光电智控应用科技创新团队”等分获省市级教学团队。

校企协同构建双创训练体系

建立“两堂互促”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的双创训练主要是通过校内课程和企业项目的专业训练,结合教育部“1+X”证书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第二课堂的双创训练主要是通过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社会实践等,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树立全新的职业观和就业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融互通,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毕业条件。

形成“三级递进”的竞赛机制。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月活动,针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全国性赛事,提前和企业谋划项目参赛名称、内容、人员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指导工作。通过海选、初选、终选,扩大活动覆盖面,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递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重过程、多探究、善引导、强激励,将竞赛展演打造成学生见世面、长才干的训练平台。

近五年,学校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690余项,其中国家级荣誉83项,如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在首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中荣获金奖。

构建“四位一体”的训练体系。整合校企各方资源,形成长期稳定合作,构建以仿真模拟、专项训练、校内轮岗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主的分层次、立体化双创训练体系。四个环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切实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协同构建双创实践体系

推行项目化教学。校企共同提炼出一些可供学生实践的真实项目。在教学内容上,综合运用所有知识,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形成项目小组,采用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和自觉性决策来激励和培养创新创业行为;在教学效果上,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结合与转化,在任务完成的结果中提升能力。

构建体验式平台。按照真实性、典型性、先进性和一体化的建设原则,校企协同共建以“创新竞赛、就业实习、创业孵化、创业实战”为主的实践体验平台。学校众创空间总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设有61个功能区,创业工位50个,总投入1500余万元。学生在竞赛、活动、实验室、创业园“做中学、做中创”,将学科、专业、科研、技术融会贯通,突出应用型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效能。众创空间已成功孵化创业企业60多家,并获批南昌市科技局“洪城众创2.0”、江西省科技厅“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开展全链式指导。学校先后制定了《南昌工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南昌工学院创新实验班管理办法》《南昌工学院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招就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兼任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建设了南昌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南昌工学院站),加强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沟通对接,对种子期、成立期、生存期、发展期、成熟期的创业项目提供全链式指导和全程性服务。

据了解,该校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协同推进,发挥共青团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工作优势,推动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丰富的创新创业成果、实现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围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