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红色文化推广季 | 吉安之兴——从三个村庄看江西省吉安市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之道

2023年04月18日11:01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红色文化,毫无疑问,是镌刻在江西省吉安市骨血里的基因。吉安,全境皆是原中央苏区范围,保留了红色遗存980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三湾改编旧址、八角楼、黄洋界、朱毛会师广场、龙源口大捷遗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厚重而光荣,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有着信仰的高度,每一处风景,都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红色文化,毋庸置疑,是乡村振兴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这笔宝贵财富,让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散发新的时代光芒?近年来,吉安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和乡村振兴实际,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活动形式,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促进乡村治理,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澎湃动能。

且从三个村庄看红色文化赋予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古田村:红色旅游别样火  民房变民宿 山区变景区

在井冈山上,有这样一个村庄。它,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全村有很多青壮年加入红军和赤卫队,在县、乡担任红色政权的干部,并出了三位著名的革命英烈。

它的名字,叫古田村。

近日,走进井冈山市葛田乡古田村,你便会被这“精致”的村落所震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座座统一规划装修的房屋,红色驿站、村史馆、红色书屋、民宿等,这些利用老旧房屋改造而成的特色建筑,成为村里独特的风景。

“我们建设红色名村的主题定位是‘重走成功之路’。”古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玉荣说。自2021年古田村被评为全省红色名村后,该村深挖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产业,将红色名村建设与红色研学产业发展相结合,带领全村村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

民房变民宿。“曾经的古田村,道路泥泞不堪,村庄环境很差。现在不仅路修好了、田地变规整了,整个村庄的环境也大大得到了提升,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村民李小青对古田村的变化深有感触。近年来,为打造古田村研旅基地,古田村目前总投入3100万元,新建精品民宿1栋,旧房改造民宿12栋,与农户联营民宿56家,配有农耕体验区、脐橙种植区、村史馆、竹艺坊、豆腐坊、山地越野车赛道等新业态。

山区变景区。在古田村,一座座美丽的民居错落有致分布,村前的研学基地里,一些学生正在开展研学活动。古田村发挥自身“红绿资源”禀赋的优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依托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企业(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研学和乡村旅游产业,让村民获得薪金、租金、股金等多元收入。

农户变商户。“以前村里产业单一,除了稻谷也种不出个啥。年轻人哪待得住?不是怕吃苦,是怕没希望。”土生土长的古田村人、井冈山古田研旅基地主任谢炎军说。同样,村民谢秀华也有同感,她说,“现在我们可有滋味了。既可以当股东拿分红,又可以当工人赚工资,还可以当老师给学生们上劳动教育课!”

渼陂村:红色产业别样多 用“活”资源  擦“亮”红色名片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这副对联镌刻在青原区文陂镇渼陂古村的一面照壁上,也糅合进了渼陂古村的历史岁月中。

渼陂古村,是一座从千年文明的晨曦中款款走来的村落。但历史的风尘没有让它黯淡无光。相反,有一抹颜色在渐次发亮,那就是红色。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二七”会议,颁布了二七土地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燎原全国。

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振兴新貌。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活”起来。一直以来,当地加大对渼陂古村红色文化保护力度,对红色文物、红色旧居旧址等进行修复;同时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展现形式,打造红色精品路线,开发现场教学“微党课”,建设红色主题民宿、红色书吧、将军展示馆等。

迸发活力,让红色名片“亮”起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于渼陂古村,你可以看水幕电影、非遗灯彩、实景演出等等,提灯夜游古巷,别有一番滋味。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古巷,《闪闪的红星》中的米店依旧人流如织;走进将军纪念馆,抗美援朝的枪炮声依旧隆隆……渼陂古村景区持续有序推进业态改造提升工程,立足景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高新科技融合发展,声光电巧妙运用,聚焦全景沉浸式表达,呈现出焕然一新、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

积厚成势,让红色文化“浓”起来。在渼陂古村老街的悦来客栈,一些游客正在品尝当地特色菜。谈起收入,客栈负责人肖六美说:“改造提升后,古色更浓,生意更火,旺季每天要接待二十多桌客人,每天几千元收入。”2020年开始,文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邀请第三方对景区进行综合运营管理,景区推出牛栏咖啡、国风书院、文创小店、非遗灯展、庐陵文化数字体验馆等100多项消费业态,带动本地1000余人直接吃上“旅游饭”,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到4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元,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三湾村:红色治理别样新  提升环境“颜值” 丰富文化“内涵”

从历史的岁月中走来,三湾乡立足于红色资源禀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貌:三湾改编纪念馆、红军街等红色旅游景点游人如织;茶叶、笋干、番薯、黄桃、蜂蜜等产业兴旺,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村里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民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要问三湾乡为何村美民富?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治理。

基层党建融入红色元素。三湾村实施党员引领工程,打造“我是党员,有事我来办”党建吉先锋服务品牌,推行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四单”服务模式,把群众盼望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堡垒筑牢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

乡村治理融入红色文化。针对地广人稀的现状,三湾村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把治理和服务的触角下沉,实行“十户连心”网格化管理,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的思路,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落实,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乡风文明融入红色底蕴。三湾村探索推行“红色调解工作法”,选择一批在本地群众中威望高、影响力大的“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等组成“红色调解队”,通过上门走访、以身说法等方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余起,努力把群众的争吵声变成了群众的掌声,营造文明乡风。

一直以来,三湾村坚持挖掘和保护并重,积极运用好“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等红色资源,积极在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走前列、作示范,以昂扬的斗志奋进新时代,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刘丽萍)

(责编:毛思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