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丨2024江西两会代表委员系列访谈

以夏布绣为媒 用非遗语言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吴婉菁接受人民网专访

李途遥
2024年01月25日16:40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2024年江西省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推出“‘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2024江西两会代表委员系列访谈”节目,聚焦各地如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为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吴婉菁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人民网:今年江西省两会,您重点关注什么话题?带来了什么议案?

吴婉菁:今年,我最关注的是我省非遗保护和传承,以及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群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的相关情况。近些年,我和我的团队,传承和传播夏布绣的技艺,并将非遗传承事业的着力点放在了扶残助困上。在非遗助残的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残疾人单一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多样化、细分化、个性化的就业市场需求。非遗保护和传承因人才保障不足、传统性与现代性融合不紧密等原因同样面临着发展困境。残疾人能工巧匠很多,这种背景下,将残疾人就业与非遗保护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残疾人就业与非遗保护融合的建议》,建议加强残疾人非遗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资助有条件的地区职业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非遗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激活残疾人非遗就业创业动力,开展“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区及项目”并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设立残疾人非遗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非遗助残工作室、非遗文创工作室等,培养一批非遗助残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建设残疾人非遗交流展示展销基地,举办残疾人非遗人才交流、非遗就业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扶持和保障力度,制定专项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公益基金关注和支持残疾人非遗就业项目。

人民网:接下来,您如何把这次两会精神带回去,以夏布绣为媒,努力讲好非遗故事?

吴婉菁:我将把省两会精神全方位地贯彻到工作实践中,结合非遗传承工作实际,忠实履职,以夏布绣为媒,努力创作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用江西非遗语言讲好中华文化故事。同时,运用好国内首家民营型、公益性夏布绣博物馆的12500件馆藏资源和平台,与全省、全市文旅发展战略链接好,与新余渝水区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好,提高“非遗+国民教育”的工作力度,推进江西旅商贸、新余技校的专业建设,积极发挥新余市残疾人和渝水区巾帼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的职能和作用,培养非遗传承的主力军,同时为失业妇女、待业青年和残障人士开辟实现美好生活新路径。

人民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非遗点亮生活”江西行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非遗发展,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寻求创新。您认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怎么做到固本兴新?

吴婉菁: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我们将着眼青年传承人才的培养,为广大青年朋友搭建学术研究、创意孵化、就业创业培训的服务平台。极力整合设计服务,运营推广等行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力量,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探索非遗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夏布绣特色的非遗国货“潮品”,推动夏布绣的现代化转型,为非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同时,要做好活态传承。非遗来源于民间,成长于群众。我们要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为此,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开辟新媒介,积极投身于非遗的展示推广活动,并积极融入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和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推进工作,为非遗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工作,让非遗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此外,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将非遗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让夏布绣在国际的舞台上绽放中国非遗的魅力和光彩。

(责编:罗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