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看准了就抓紧干,江西大抓落实年”系列报道——

江西奉新:小县城 大“锂”想

人民网记者 罗娜
2024年05月21日09:13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初夏5月,漫山遍野的桐花竞相开放,一团团、一簇簇,恰似“飞雪”落满山头。驱车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的乡间道路上,曾经随处可见载满尾矿的大货车,如今却不见了身影。

坐拥丰富锂云母资源的宜春,被称为“亚洲锂都”。而在宜春市奉新县,一场因“锂”而变的转型正在悄然上演。

沿着乡道继续行驶,记者来了江西九岭硅业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年产100万吨硅材料项目现场,见证了尾矿“变废为宝”的循环过程。

车间内,只见皮带输送机不停的运转,工人们正在对尾矿进行筛分和浮选,经过多重工序后,高纯度石英砂便从生产线上新鲜出炉。

“锂云母矿经过提炼后,会剩下大量的低价值钾钠长石粉(泥)尾矿,然而尾矿经过处理后,可以获得高纯度石英砂与长石,这两种材料是光伏行业与浮法玻璃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之一。”该公司总经理陈冠炜介绍说,该项目达产后,可以做到155万吨的尾矿年处理量。

据介绍,通常锂云母的选矿比例约为8:2,即年产20万吨锂云母精矿会产生约80万吨尾矿。而大量的尾矿如不正确处理,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管理资金,并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

“以前,尾矿主要用作陶瓷原料,但随着碳酸锂生产规模的大幅增长,陶瓷行业难以消耗如此大的尾矿量,倒逼行业内一度不得不使用填埋等方式来处理,此模式下不仅成本高,环保压力大,而且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面对这个行业“痛点”,江西九岭硅业决心要对尾矿“吃干榨尽”。

“宜春市提出2025年目标达产700万吨锂云母精矿和50万吨碳酸锂,随之产生的则是2800万吨尾矿,如此巨大的尾矿数量,处理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陈冠炜坦言,作为国内首个尾矿处理项目,不仅可以加速尾矿处理行业发展,还能减轻当地政府的处理压力。

在“变废为宝”路上,除了钾钠长石粉(泥)尾矿的综合利用,碳酸锂生产过程中的锂渣也大有文章可做。

碳酸锂生产过程的浸出锂渣产量大,呈偏碱性,如果堆放处理不规范,雨污分流不到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风险。

面对挑战,奉新县与企业双向奔赴。3月24日,奉新县邀请中国科学院专家组到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就如何合理利用锂渣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展开讨论,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锂渣的资源综合利用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方面,采用新工艺,利用锂渣生产低碳新型建材产品,是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冬冬告诉记者。

同时,锂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泥基材料的一些重要性能得到改善。“公司拟新建一条低碳凝胶材料生产线与一条高性能掺和料生产线,可年产100万吨锂渣地质聚合物材。”魏冬冬介绍道。

近年来,奉新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县共聚集规模以上企业44家。为保障产业持续发展,奉新县严把涉锂企业准入“门槛”。

“要求新报批选矿企业必须具备年选矿能力30万吨、尾矿尾渣临时堆放要规范有序、对不符合能评、环评、安评、水土保持方案等要求的一律停止审批……”为从源头上有效限制企业数量,避免产业无序扩张,奉新县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重大项目特别是涉锂项目监管。

翻开数据,可一窥奉新县的“狠劲”:18个涉锂选矿项目中,12个未开工建设,4个已建成的未批准生产,2个依程序取消建设。

“下一步,奉新县将引导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大锂资源绿色开发、废旧电池回收、涉锂长石粉和锂渣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探索综合利用新模式,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奉新县委书记陈志尧介绍道。

当下,新能源大潮正加速推进,在奔向新“锂”想的道路上,奉新县一步一个脚印。

(责编:罗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