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 织就美丽新区新画卷

——吉安市庐陵新区全力推进环境美区纪实

2024年05月22日10:31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吉安市庐陵新区结合打好做强做旺中心城区攻坚战,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全力建设环境美区、打造生态宜居样板区。

打紧“起针结”,以“小投入”赢得城市品质“大提升”

2022年以来,庐陵新区主动对标,在标准、机制、作业、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全省率先推行“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创建工程。依据“机械保面、人工保点”原则,实行片区包干责任养护,建立四个“六步作业法”,引入新能源机扫车、高压新能源深度清洗车等机械设备,实行高质量环卫保洁标准,打造市行政中心周边路网“六宫格”型示范区域,推广范围覆盖至吉州大道以东、井冈山大道以西、尚义路以北、复兴路以南等约16万平方米。

“席地而坐”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庐陵新区每季度开展一次不少于500人次的问卷调查和满意度测评,提升“席地而坐”群众参与度,市民乱丢、乱贴、乱搭现象明显减少,维护环境整洁的自觉性逐步增强,市民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现在城南周边环境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生活、散步都让人身心愉悦。”在问卷调查时,庐陵佳苑居民李大爷感叹道。

用好“穿针法”,以“小网格”助推城市治理“大成效”

“之前,每次路过城南净菜市场,经常看到菜农随地乱摆,到处打游击,丢弃的菜叶、垃圾随处可见,有时踩到还容易摔跤,影响周边环境卫生。现在,打游击的菜农没有了,环境好了,买菜也方便了。”家住恒大帝景的居民聂金梅说道。

今年以来,庐陵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错时、延时管理”执勤制度,在正常履职确保常态长效的同时,集中执法力量,全面下沉至社区网格,创新探索“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行“一网统管”机制,实施“721”工作法,实现“早”监管、“午”在岗、“晚”值守,及时发现并处置主次干道超店经营、流动摊点、市容“六乱”以及广告店招违规设置、餐饮油烟乱排、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建筑垃圾偷倒乱倒等“顽瘴痼疾”,确保城市管理时间无空档、执法无盲区,推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全面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在充分考虑人车安全、市民需求、环境卫生等因素的前提下,在滨江片区探索设置“潮汐摊位”,免费供周边区域的菜农、果农等流动摊贩售卖经营,现“潮汐摊位”每日摊位稳定在40余个,让城市有“颜”更有“序”,便民又惠民。

巧借“引针线”,以“小智慧”激发城市管理“大潜能”

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庐陵新区深化拓展“智慧城市”运用,将区域内市政、园林、环卫作业人员和机械化作业信息统一纳入监管平台,实行自动抓拍、派单,精准高效处置。成立专项督导组,进行线上排查,现场督查,问题溯源。今年以来,庐陵新区受理数字化案件10356件,处置率100%。

庐陵新区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平台建设,通过升级庐陵新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升级数字城管、综治中心,新增监控设备布点、多功能智慧灯杆、园林绿化养护(公园)监控终端、云服务器、泊位地磁感应器、充电巡检车、道闸系统及监控系统、岗亭等设施设备,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智慧物业系统、智慧农贸市场系统、提升及增强型智能安防小区建设等,让城市更“聪明”,让市容、环卫、市政、园林,实现“一网协同、全域共享”,推动庐陵新区城市管理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找准“落针点”,以“小改造”实现城市环境“大优化”

庐陵新区坚持因地制宜,依地施策,充分利用“小微空间”,对小区、社区、商场周边闲置已久的退让空地进行整合改造,以彩化乔木为主、灌木衬托、草花点缀的方式,将不起眼的“边角料”打造成市民身边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实现“四季有彩、季季有花”的效果。如今,碧桂园、庐陵宸央、凤凰小区等住宅小区周边的“微游园”“微绿地”“微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促进了绿地化全覆盖。同时,增加休闲、健身、儿童娱乐、文化宣传等功能,兼顾实用与美观,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

“天华岭、竹山里两个村的脏乱差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通过这几年的治理,村庄变整洁了、环境变美了,群众也认可了。”凤凰洲社区党支部书记易发挥介绍道,天华岭、竹山里村由于建造年代久,村内基础设施不完善,违章搭建,人居环境差,与古后河绿廊景观极不协调。庐陵新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推进村落改造,硬化了混凝土路面,铺设了吸水砖,完善了地下管网铺设、雨污水分离,建设了小游园、停车场等配套公用设施。如今,家园更干净,邻里更和睦,生活更舒心,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原地升级”。(曾正伦、刘思敏、谢菊凤)

(责编:罗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