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教家风 厚植家国情怀
——东华理工大学“一线课堂”教学团队走进江西婺源
近日,东华理工大学“一线课堂”教学团队相继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石门自然村、汪口村、严田村等地开展实地考察。此次考察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为主题,旨在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案例素材,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团队成员通过走访村民、参观传统文化遗迹等,不仅直观感受到了婺源县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生动实践,还深刻体会到了这些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在婺源,家家户户门口的朱子家训牌成为了最为靓丽的风景线。据了解,全县8万多户农户,无一不有自己的家训。当地政府创新实施“微家训”工程,传递优良家教家风在婺源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团队成员来到了秋口镇石门自然村,石门自然村是素有自然界中“鸟中大熊猫”之称的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的栖息地,村民们自发组成了“小手拉大手”护鸟队保护蓝冠噪鹛,这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村民们自发组成了“小手拉大手”护鸟队保护蓝冠噪鹛,成员大多以村民和孩子们为主。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石门村人对优秀家教家风的践行与传承,折射出对自然与山水的无限敬畏与尊重。
“我们村世代重视家庭教育,家长们总是身体力行,以自身为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一位村民真诚深情地分享道,“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我们这里不仅是口头上的教诲,更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代代相传。”与村民们促膝长谈,从老人到孩童,从家庭琐事到村庄发展。
每一个榜样家庭的故事、每一位先进个人的事迹、每一条家训箴言的传颂,不仅仅都是村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指南,更是照亮他们精神世界的璀璨灯塔。
践行“微家训” 彰显时代价值
踏入风景如画的江湾镇汪口村,这里的家教家训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团队成员注意到,汪口村的家教家训更加注重家族荣誉感和集体意识的培养,通过设立家族祠堂、编修族谱、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等方式,不断强化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联系和文化认同,让优良的家风家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这些家教家训也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融入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实践,如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提倡生态环境保护等,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这里有一位87岁高龄的匠人俞广攀,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裁缝事业。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裁缝铺并未张贴商业广告,而是以一种更为深远的方式传承着家族的精神——在厅堂显眼的墙壁上,挂着汪口俞氏族训:“家风当唯孝悌,世业乃在诗书”,这不仅是装饰,更是俞家世代遵循的行为准则。俞广攀老人膝下共有六子,直到最小的儿子也建立了自己的小家,这个庞大的家族才正式分家,但血脉相连的情谊与家族的凝聚力并未因此减弱。如今,一家50多口人,和睦团结、其乐融融,成了邻里间传颂的佳话。
在时代快速变迁的今天,“微家训”不仅是家族智慧的微缩景观,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纽带。它简短而深邃,以“诚信立人、勤奋兴家、感恩社会、创新致远”为要旨,彰显着时代价值。“微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共同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广泛实践与传播。
讲好“小家”故事 涵养大国情怀
辗转来到“进士第一村”严田村,映入眼帘的是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还有如同调色盘般的晒匾,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为这片白墙青瓦的景致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严田村传承和弘扬良好家教家风,修缮闲置的古祠堂紫阳世家,建立家风传承教育基地,营造了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古祠堂内设置有古代书院式的课堂,每逢假期,村中孩童都会自发前来诵读《朱子家训》等国学经典,琅琅读书声让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在这里,人人都是优秀家教家风的践行者,全村呈现出“户户好家风、村村好民风、处处好乡风”的文明新气象。涌现出了诸如“孝老爱亲”王德成家庭和“最美村医”胡丽萍家庭等一批先进典型。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是胡丽萍的“微家训”,也是她人生的缩影。邻村村民李某上山干活时不小心砍伤了脚,她跋涉10余里山路为其包扎伤口,并将其背下山;村民李大爷半夜突发心梗,胡丽萍穿着睡衣就冲进患者家里抢救……25年来,胡丽萍从来不收出诊费,共骑坏了5辆电瓶车,将健康送到十里八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微家训”,获得了村民们的信赖。
此次考察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更是一次生动的家国情怀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教家风,进一步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团队成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他们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努力打造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堂,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陈晶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