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双先”风采】

生态路上的拓荒者

——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郑磐基

人民网记者秦海峰
2025年01月23日19:25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2024年12月30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名先进个人,其中江西省3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8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为充分展示江西受到表彰的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良好形象,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进一步引导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江西省委老干部局联合人民网江西频道开设专栏,对先进事迹进行系列展播。

在婺源县,人们遥望绿水青山的大地、走进古树环抱的村庄、呼吸清新甜美的空气时,总会想起一直从事林业工作,退休后仍为婺源专心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基层干部——郑磐基。2024年12月,他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守护村庄古树

1981年,郑磐基来到林业局,看到许多村庄的古树正遭受破坏:树下堆积杂物、树上撑着瓜棚,有的被砍伐当烧柴……他痛苦万分,决心改变这种现象,保护婺源古树。

于是他起早贪黑下乡,为村民科普古树价值,唤醒他们保护古树的意识。他背着老式相机,认真记录婺源每一棵古树并整理入册。在那个年代,郑磐基背着相机下乡工作,让个别同事眼红,被人说是不务正业,在会上遭到点名批评。

郑磐基却十分坚定地说:“古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绿色遗产,承载着村庄的历史与传承,是不能复制的活文物,况且对于林业工作者而言,拍摄并保护古树,本就是工作职责所在。”此后他面对“不务正业”的偏见,坚持自掏腰包调查古树,拍摄冲印古树照片,收集古树历史传说。

执着的努力总有回报。1986年,在原省林业厅的支持下,郑磐基拍摄的《婺源古树》画册出版。此后,他又拍摄了短片《古树情思》,在华东六省旅游风光片大赛中获二等奖。1998年退休后,他参加调查统计全县5533株古树,并为它们逐个挂上保护牌。

创建“婺源模式”新理念

婺源地处山区,林木零散不成片,现有保护区模式还不能实现长效保护林木。怎样才能让婺源的山林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呢?从古树的保护转向森林保护这一难题,长时间困扰着郑磐基。

有一天下乡工作时,他听到古代婺源为改善村庄环境,通常会将村前的“水口山”和村后的“后龙山”实行封禁。他茅塞顿开。“这不正是婺源小片林的保护良方吗?”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结合传统的环保方式,拓展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

1992年5月,《中国林业报》登载108位专家教授“关于建立社会性、群众性自然保护小区”的联名倡议,为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同年7月,郑磐基写下了《关于婺源建立乡、村自然保护小区的商讨》一文,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在县委与县林业局的支持与配合下,1993年,婺源县建立188个自然保护小区。1994年初,经过一年多调查分析,郑磐基完成了《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引起了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主席法拉格·穆萨的重视,同年4月14日,中国发明协会武衡会长将“世界发明奖”奖杯颁发给郑磐基;婺源县人民政府因建立规模化的自然保护小区,被授予“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称号。

1995年,国家林业局将“自然保护小区模式”誉为“婺源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实行。

到2000年年底,全国陆续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小区5万多个,总面积达135万公顷。1999年,《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的研究》一文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社会林业工程项目优秀论文一等奖。

寻找发现“灭绝”鸟类

1994年,郑磐基得知在婺源可能有失踪近百年的蓝冠噪鹛的消息后,立即加入调研的队伍。4年的时光里,他陪专家走村庄,访村民,行程近千公里,却从未发现其踪迹。

专家离开后,婺源到底还有没有蓝冠噪鹛,郑磐基认为自己应该有明确交代。于是他在1998年申请提前退休,积极寻找蓝冠噪鹛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5月24日,经过3年的不懈寻找,他在自然保护小区内发现了蓝冠噪鹛的踪迹。

发现蓝冠噪鹛后,郑磐基不顾酷暑天气,蹲守在蓝冠噪鹛的发现地,忍受蚊虫叮咬、暴晒雨淋,观察记录蓝冠噪鹛的生活习性,填补该鸟资料的空白。他还根据发现地的特征与蓝冠噪鹛的生活习惯,在全县搜寻,发现多处该鸟的踪迹后,开始建立新自然保护小区。

他提交的《婺源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与功能研究》论文,2002年获“福特汽车环保奖”(中国)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一等奖。他将2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婺源县林业局用于生态保护。2007年,国际鸟盟将蓝冠噪鹛列入世界极危物种名录;2009年,蓝冠噪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2016年,国务院批建婺源国家级森林鸟类保护区。

宣传婺源最美乡村

2008年夏天,婺源县为了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筹划新建大鄣山、饶河源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经70岁的郑磐基带领调查团队,背干粮、拄拐杖,顶烈日、避暴雨,登上数座海拔千米的高山。

郑磐基把多年环保经验与专业知识整理成文字,先后发表论文、文章共20余篇,出版《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基本知识》一书;还整理放大照片,举办《绿色情缘》摄影展宣传婺源美景。2019年,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郑磐基,在国家《森林与人类》刊物发表蓝冠噪鹛的文章,又写下打造婺源最美乡村回忆录《婺源林业的拓荒者》,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年,在江西“保护珍稀鸟类,传承生态文明”的学术研讨会上,他提交了5篇蓝冠噪鹛的论文并获奖。2023年,在中、法环境月蓝冠噪鹛科技交流会上,他被授予“护鸟大使”的牌匾;他与曹晓平《珍稀树种》团队合作的项目,获得江西省2023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深耕生态保护60载,初心不变写芳华。国内十多家新闻机构先后报道郑磐基的先进事迹。郑磐基保护生态的信仰始终坚如磐石,在中华民族大步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将继续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发挥光和热。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