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红土圣地赋新韵

——2024年江西省高质量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综述

2025年02月20日08:22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红色赣鄱,胜景无边。

  江西,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用赤诚与生命铸就了融入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如今,这一抹最深沉、最艳丽的红,成为4500多万赣鄱儿女为之奋进的底色。

  过去一年,我省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顶层设计、主动靠大联强、强化资源保护、坚持守正创新,赋予红色圣地独特新韵,传承好红色基因。

  红色资源焕新

  “正步走!立定!齐步走!”“敬礼”……红旗猎猎,丰碑不朽。当蛇年新春第一场升旗仪式在南昌八一广场举行时,来自五湖四海游客的爱国热情再次被点燃,南昌这座英雄的城市,常态化升国旗仪式已成为我省一项重要的红色文化活动。

  “你见过他们吗?见过,还是没见过?你等过他们吗?等过,还是没等过?”于都河畔,文旅史诗大剧《长征第一渡》的开场白,令无数游客记忆犹新。截至目前,该剧已演出404场,观演人数21万余人次。

  今年春节假期,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8天累计客流量123.73万人次。其中,大年初一当天,累计客流量约13.12万人次,增长67%。

  …………

  一处处红色旧址焕新焕彩、一个个红色故事出圈出彩,保护红色旧址、盘活红色资源是我省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所在。

  据统计,全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96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3万余件(套),核对登记的红色标语1万余条,革命文物数量及其价值在全国均处于领先位置。

  在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2024年1月,瑞金市、铜鼓县、井冈山市、于都县、萍乡市安源区等5个县(市、区)获评我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

  “得益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创建,去年以来,于都县多处红色景点迎来一轮又一轮的参观热潮。”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馆长谢芸华说。

  创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只是我省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在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我省还率先推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标识,推进低级别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加快推进闽浙(皖)赣、井冈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建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库。

  一系列措施落地,让散落在全省的红色旧址拂去历史的尘埃,其中,我省不少文博场馆利用自身特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持续焕发光彩。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是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所属的两张红色名片。去年3月,该馆以两座旧址为舞台,推出情景剧大思政课《英雄城·铁军魂》,通过精心布置的细节为革命文物注入新的生命力。

  2024年,《英雄城·铁军魂》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课”项目名单。红色旧址、红色文物,不断绽放出时代光彩。

  红色故事出彩

  江西,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道不尽的红色情怀。

  把巡展送至全国、举办2000余名学者参加的研修班、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创作获“五个一工程”奖等红色作品……2024年,我省通过重大活动、文艺创作、创新传播方式、加强馆际对外交流等方式让红色故事越发精彩、红色名片越擦越亮。

  “这个展览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烽火岁月,深受教育和启迪。”1月15日,在吉安市博物馆“文物中的统战文化——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展区,来自湖南的游客曾俞浩说,该展览让他加深了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统战文化的了解,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多走出去。

  去年8月,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策划的“文物中的统战文化——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在新疆阿克陶县博物馆开幕,200多人到场观展。此次巡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革命文物资源讲述了生动的革命故事。其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周见美还为阿克陶的30多名讲解员进行了讲解培训。去年,该展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推出的“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巡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和合中华 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名单。据统计,2024年,全省红色场馆外出巡展共112场,其中省外巡展58场。

  巡展,将一个个红色故事送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聆听到江西这片红色沃土的铿锵足音。讲述红色故事不止于此,我省还创作了一批红色文艺成果,如获得第十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志愿军2》、摘得第38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有盐同咸》、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等一批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把红色故事鲜活、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观众在艺术的享受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讲好红色故事,我省在创新传播方式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红色文化传播机制。成立江西红色文化创作传播中心,联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单位在吉安举办“追寻光辉足迹”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吸引全国33家省级广播电视台参与为期10天的直播,全网点播量10亿人次。江西日报社大江网站的新闻栏目《红色故事绘》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4年全国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越来越多人在指尖轻点间就能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同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我省还推出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红色文旅出圈

  “打造了一批长征步道、红色驿站、红军村等项目,有的已成为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于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是江西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江西独特红色资源优势的关键举措。江西高站位部署、高规格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印发实施《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项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旅游”“+教育”“+文艺”等九项措施转化利用,推动重点项目融合发展。在2024年10月举办的“新征程 再出发”首届新时代青年“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中,来自广东韶关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谭慧娴说:“通过参与重走长征路活动,更加深刻领会红军长征的艰辛,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激励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红色旅游新活力持续释放,一批高品质旅游产品持续孕育而生,发布了“久有凌云志·我的井冈研学之旅”“军旗升起的地方·我的英雄城研学之旅”“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红色故都研学之旅”等10条江西省红色研学精品线路。

  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上,我省各地积极作为。在秋收起义领导指挥中心——铜鼓,当地将革命文物作为建设红色名村、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全县25处革命旧址已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当地整体改造提升了茨坪、大井、茅坪等旧址旧迹群,在旧居旧址中增设辅助陈列、充实民俗物品,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井冈山斗争历史。在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当地坚持“以红色资源为血脉,以工业遗存为骨架,以红色精神为灵魂”,探索创新“红色+”旅游新业态,坚持“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双轮驱动,不断释放红色效应,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又是一年春草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场景接续上演,红色旅游热正潮涌赣鄱大地。

  红色赣鄱韵多娇。当前,我省正在推动形成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红色资源保护标杆地、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引领地、红色教育聚集地、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红色文化传播先锋地“一区五地”的红色基因传承新格局。赣鄱儿女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红土圣地的赣鄱荣光。(本报全媒体记者 曾悦之)

(责编:邹玢琦、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