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千年东湖映古今

2025年04月23日08:28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在赣江之畔,抚河之滨,有一片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土地。这里湖水潋滟,楼阁巍峨,市井烟火与历史光影交织成诗——这便是南昌市东湖区。东湖区得名于境内著名的东湖,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

  从郦道元笔下的“东太湖”烟波,到王勃挥毫的“秋水长天”,从唐宋街巷的旧时月色,到现代都市的璀璨霓虹,东湖区以水为墨,以城为纸,书写着一部跨越时空的文明诗篇。

  如今,这座承载着豫章文脉的城区,正以人文底蕴为底色,以烟火气息为温度,以未来愿景为蓝图,在新时代的经纬线上编织着属于它自己的传奇。

  人文东湖:千年文脉的时空回响

  豫章故郡,人文东湖。东湖区作为“天下英雄城”南昌的核心城区,有着2500年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21平方公里的东湖古阁、绿洲、红色遗址、宗庙等景点星罗棋布,衙署、宗教、贡院、隐逸等文化珠璧交辉。

  这里独揽“豫章十景”之半壁,坐拥“南昌七门”之三、近代“十大乡贤路”之七以及红色“一馆五址”之四。东湖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区)。

  “千年南昌看东湖”。漫步东湖,仿佛翻开一部线装书。抚河与赣江交汇处的涟漪里,倒映着千年的时光褶皱,南北朝时期的东湖初现雏形,唐宋文人于此泛舟吟诗,明清商贾在湖畔的石径上踏出回响。滕王阁飞檐斗拱间,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唱仍在回荡,佑民寺的晨钟暮鼓里,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禅意穿越时空。这里的一砖一瓦皆是史诗,一街一巷皆为文脉。

  东湖的人文肌理中,流淌着两种鲜明的文化基因。古色文化如老茶般醇厚,百花洲的宋词雅韵,榕门路的明清遗风,贡院旧址的书香余韵,构成江南文化的立体画卷。红色文化则如烈火般炽热,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的弹痕,朱德军官教育团的号角,贺龙指挥部的星火,将“英雄城”的基因深深镌刻在城市记忆里。当游客在滕王阁品读《滕王阁序》的墨香,转身又能触摸到革命旧址的温度,这种时空的奇妙叠合,正是东湖人文魅力的精髓。

  魅力东湖:古今交融的都市交响

  如果说人文是东湖的灵魂,那么现代活力便是其跳动的脉搏。大士院老街的石板路上,百年老店嘉宾楼与轻奢网红店“北湖边”比邻而居,老南昌的瓦罐汤与法式甜点共享同一片屋檐。入夜后的“江旅·都市方舟”,街头艺人、文创市集组成24小时不夜城的旋律。

  令人称道的是,东湖区将“引客入赣”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细腻的体验设计,榕门路的仿古灯笼映照着汉服少女的衣袂,百花洲的实景演出让游客化身唐宋诗人,这种沉浸式的文旅体验,让历史真正“活”在当下。

  近年来,东湖区挖掘淹没在老街老巷中的历史遗存,并充分发挥滕王阁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周边大士院街区、胜利路步行街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与蛤蟆街、百花洲旅游街区、朱德军官教育团、贺龙指挥部等街区、景区、商圈融合联动,推动八一广场、中山路、榕门路、八一大桥黑猫白猫等区域景点串联成线,打造精品citywalk路线,构建人文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全域大景区,实现步步皆景、处处可游。

  东湖区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小米CEO雷军、演员刘涛、京剧演员王佩瑜等名人明星纷纷为其推介打call。

  人流的聚集带动了“四首经济”快速发展,LV、GUCCI等重奢精品店先后在南昌武商MALL开业。其中,LV精品店是2024年该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开设的唯一一家新店。

  凭借滕王阁的“C位”优势,嫁接创意文旅IP、盘活周边历史街区等,2024年东湖区接待外地游客总量超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亿元。

  烟火东湖:市井长巷的温暖叙事

  城市的魅力也往往藏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清晨六点的大士院街,刚出锅的拌粉蒸腾着热气,老街坊们用南昌方言讨论着菜价;午后蛤蟆街的骑楼下,竹床上的老人摇着蒲扇,看游客举着手机寻找网红小吃;深夜的福州路夜市,炒螺蛳的锅气与精酿啤酒的麦香在霓虹中交融。这些细碎的日常场景,构成了东湖动人的生活诗篇。

  东湖的烟火气,是精心培育的艺术品。政府通过微改造让百年街巷焕发新生:保留青砖灰瓦的肌理,一并嵌入智能导览系统。修缮老字号店铺的门楣,同时引入非遗工坊体验。当游客在改造后的大士院街区,既能品尝到传承三代的白糖糕,又能通过AR技术看到百年前商贩叫卖的虚拟投影,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让市井烟火升华为文化记忆。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大士院街区单日最高客流突破40万人次,成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到”的城市街区。

  当暮色降临,滕王阁的轮廓灯渐次亮起,夜间邮轮、寻梦滕王阁等项目,与赣江一江两岸灯光秀融合,吸引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享受深夜时分的“高光区域”。滕王阁景区以全球第34位、全国第13位的名次入选2024全球100夜游景点,“夜东湖”文化和旅游消费圈,也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未来东湖:湖城共生的时代蓝图

  站在赣江之滨远眺,东湖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将文创旅游业列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十四五”规划主导产业,构建含“文化旅游”的“3+3+N”服务体系,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比如,以滕王阁为核心的文化IP矩阵持续扩容,北扩工程将历史街区与数字展馆有机串联,“滕王阁圈圈线”巴士串起10余个文化地标,打造移动的文化长廊。

  更令人期待的是,东湖区正以全球100夜游景点的殊荣为起点,构建“快进慢游”的智慧旅游体系——5G覆盖的导览系统、多语种服务的游客中心、与历史街区和谐共生的生态停车场,处处彰显人文关怀。

  从王勃笔下的“物华天宝”到如今的“网红地标”,东湖区始终在平衡保护与发展。这个“半城江景半城湖”的千年城区,正以文化为魂、以民生为本、以创新为翼,书写着新时代的“豫章故事”。

  未来,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东湖区将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省会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为南昌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新高地、全省旅游中心地”,为唱响“风景独好”江西文化旅游品牌贡献东湖力量,成为“世界看江西”的文化窗口。(何 芳 邹淑艳)

(责编:邹玢琦、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