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间里的“数字革命”

在AGV小车智能化穿梭的物流车间里,数百台设备数据实时跳动在数字孪生大屏上;有序运转的制丝生产线上,5G传感器正将温湿度参数秒级传输至云端分析平台;机修工手持扫码枪轻轻一扫,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即刻呈现……走进江西中烟南昌卷烟厂,一幅以“数”赋能的智能制造图景正悄然铺展。
破局:抓住“技改”新机遇 打通数据“智能”链
2021年,南昌卷烟厂以技改为契机,统筹推进智能集控系统,依托全链路、一体化的数智管理体系,构建了全面的生产数据记录,确保生产信息即时共享、过程实时监控、及时发出异常预警并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了以机为主、以人为辅的关键质量指标质量风险评价。
“过去各系统数据孤立单一,仅核对一种卷烟丝的工艺参数就要跑三个部门。现在通过智能集控平台,所有数据在指尖就能闭环流转。”在厂区智能制造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科主任工程师李靓正通过MES系统监控生产进度。
以模型“智”检强化智能管控,通过智能集控平台全面集成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预警信息,并扩充丰富多要素关联预警规则。根据各业务域的实际需要,按照预警类型、预警重要性、警情分布等维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实时掌控生产线的状态。
“这套系统就像给生产线做了核磁共振!”在技改后的制丝车间,操作工赵轩轻点触摸屏,跳出的数据热力图清晰显示着设备状态。“过去检测烘丝机异常至少要停机两小时,现在系统能在8分钟内自动比对73组历史工况数据,定位热交换器老化故障。”
图为制丝车间操作工查看生产实时数据。
革新:以技改强化创新驱动 重构智能制造场景
自技改以来,物流作业也驶入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高架库内新型堆垛机器人在巷道内灵活高速行走,载有800公斤烟箱的AGV车队能精准停位。
“以前成品出库需12人三班倒扫码,现在系统智能识别条码信息、自动识别,并且上传数量和牌号,效率提升50%以上。”设备操作员熊雅静打开物流系统,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物料的实时轨迹一目了然。
这类智慧场景的背后,是工厂打造的“三位一体”数智基座: 成品烟转垛机用于成品卷烟整添加纸滑托盘准确度达到100%。运用“5M1E”工作法,深入调查,落地实践改造创新。设备全寿命管理平台集成6大类1200项标准,实现“预测性维护”超前20天预警故障。
“纸质台账时代,设备维修记录主要靠交接班口述,故障记录的填写也不规范对非经手的维修工非常不友好。现在登录系统,所有故障记录和维修记录都有详细并且规范的内容可供查看,处理故障时效率大大提升。”机修工徐传周说。
据统计,这套涵盖8万项数据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让维修成本下降25%,有效作业率提升至120%。
进阶:从“数字工厂”到“智慧生态”的跨越
在质量管控中心,一块不断刷新的电子屏引人注目:从烟用材料入场到成品出库,超过2000个质量管控点形成闭环追溯链。“任何一包卷烟都能在10秒内溯源到机台、班组乃至原辅料批次。”工艺员傅雯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解释,“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我们构建了不可篡改的‘质量DNA’。”
“智造”探索未有穷期。未来南昌卷烟厂将围绕生产活动中的各项能力提升,在生产的智能感知、预测预警、诊断分析、智能控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培养人才队伍。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战。”面对未来,副厂长杨德强充满信心:“我们将启动‘智造2030’计划,在工艺自优化、能耗智控、数字员工等六大方向突破,力争三年内建成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张静雅、邓若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