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稻作文明穿越万年 开秧盛事点燃传承之火

2025年04月24日17:59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4 月 23 日上午,万年稻作习俗发布暨万年县春耕 “开秧门” 活动于万年县滨江公园主会场举行,该县裴梅镇荷桥村同步设立分会场,向世人展示万年稻作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稻作习俗的丰富内涵,并宣读《万年稻作文化保护与传承倡议》,向全社会发出传承稻作文化的呼吁。在主会场,非遗节目展演、商贸展销和互动体验等环节精彩纷呈,让群众近距离感受稻作习俗的魅力。传统的歌舞表演、精湛的手工艺展示,无不诉说着万年稻作文化的源远流长。分会场的春耕 “开秧门” 活动以及各类趣味农事体验活动,则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在活动中分享了他对万年稻作文化的深刻见解。他指出,万年稻作文化是一个独特的复合系统,具有极高的科学与文化价值。从自然生态保护角度来看,万年贡米是目前发现的具有野生性状的人工栽培稻,属于过渡性的水稻品种,为研究水稻的进化提供了珍贵样本;从文化遗产角度而言,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早在 2001 年就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考古专家认定的人工种植驯化水稻最早的地方,而万年稻作习俗也于 2014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闵庆文表示,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堪称人工驯化水稻完整的演化链和中国稻作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近年来,万年县高度重视稻作习俗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开展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万年稻作习俗的保护中来,不断拓展稻作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让这一承载着先辈智慧与汗水的珍贵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责编:邹玢琦、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