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萍乡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萍乡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持续释放:哪里有问题,改革就进行到哪里;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4月24日,省委宣传部、萍乡市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萍乡市委主要负责人就“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奋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介绍相关情况。
破解发展难题,转型升级动能全面激发。萍乡市围绕市“10210”行动计划和“4+2”新动能培育方向,统筹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该市10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4%,2个重点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7%、24.1%,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细分领域“四大新赛道”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9.7%,较2023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创新实施工业企业亩均、低碳、科技、人均“四个论英雄”综合评价,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集聚。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构建“1个总院+N个专业性研究所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科创平台体系,495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达280家,10家企业通过潜在瞪羚企业认定。
深化开放合作,高质量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萍乡市坚持“西融东合”开放战略不动摇,特别是发挥全境纳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政策优势,纵深推进赣西、长株潭城市群叠加链接区和湘赣边区域合作枢纽区建设,以观察员城市身份常态化列席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市委书记联席会议,携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科技协作协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红色文旅融合融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构建“四论评价+产业政策+双向承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定增招商”新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在全省率先实行登记注册直接核准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常态化0.5天,信用监测工作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
厚植生态底色,美丽萍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萍乡市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2021年至2024年,该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61%,位居全省前列。深入打好生态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该市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五年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扎实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国试点,府院联动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妥善处置存量房地产用地相关做法先后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典型示范案例。
增进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萍乡市坚持就业优先,着力提升“5+2就业之家”服务质效,2024年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高出全省5627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全省第一。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成乡镇敬老院县区直管改革,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5%、97.7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分层分类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办学集团,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持续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四医联动”和医养、医育“两医融合”,在全国率先推进集采药品“三进”行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次挂号三日有效等一批群众关切的医疗服务事项有效落地。健全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理体系,2024年该市公众安全感全省第一,连续13年保持全省前列。
坚持管党治党,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萍乡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持续推进优化网格化管理、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等“七大攻坚行动”,不断完善提升“龚全珍工作室”“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等特色实践,持续擦亮“群众贴心人”党建品牌。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充分发挥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做到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