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朝“质”跃升
——江西省2025年水稻新品种三亚展示会观察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4月18日至20日,江西省2025年水稻新品种展示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作为江西省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成果展示窗口——位于三亚市凤凰镇槟榔村的江西省水稻新品种展示三亚基地(下称“三亚基地”),在江西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水稻种业战略联盟”)的协同下,集中展出的169个新品种,成为江西种业向“新”而行、朝“质”跃升的生动注脚。
新质生产力强基,数字基因重构种业创新链
“今年采用宽窄行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栽培模式,品种的综合性状得到了充分表现,穗子大、穗子多、茎秆粗壮、产量高,抗倒性好,结实率也高,没有病虫草害。”在三亚基地观摩现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傅军向大家介绍起展示品种的相关情况。他说,这次有110多个不育系配组的新品种参加展示,既有大穗型品种,又有多穗型品种,田间表现都很好,剑叶适中,灌浆落色好。走进展示基地,但见沉甸甸的稻子犹如给稻田铺了一层黄金,微风拂过,阵阵稻香扑鼻而来。
三亚基地的水稻长势如此之好,得益于江西天涯种业科学院(下称“天涯种业科学院”)团队成员的精细化管理,该团队以 “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双轮驱动 ,将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种业生产全流程。据了解,三亚基地构建起覆盖“基因编辑—智能育种—精准栽培”的数字化体系: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锁定抗病、耐逆等目标性状,利用AI大模型模拟百万级杂交组合,将新品种选育周期缩短30%。在田间管理上,无人巡检机器人实时采集作物表型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建立品种生长“数字档案”,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全程可追溯。
另据天涯种业科学院院长张少虎介绍,该院已启动“未来种子”计划:随着该院第二期300亩智能试验田的投用,将加速推动种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跨越,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江西种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联盟聚势,169个新品种彰显硬核生产力
进入“十四五”以来,江西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作物新品种创新活力迸发,涌现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品种。水稻种业战略联盟理事长贺浩华告诉笔者,三亚基地是江西水稻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近年来,通过推进三亚基地建设、扩大规模、规范管理等措施,其水稻育种工作成绩显现。
在水稻种业战略联盟的协同下,三亚基地集中展出的169个新品种,涵盖了高产优质型、抗病抗逆型、节水节肥型等七大类别。其中,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陵两优天涯”系列品种以亩产突破1200公斤的表现引发关注,而耐高温、抗稻瘟病的“赣菌稻1号”则为应对极端气候提供了新方案。水稻种业战略联盟通过整合全省种业资源,推动“实验室—试验田—大田”全链条协同创新,近三年累计孵化省级以上审定品种43个,推广面积超5000万亩。另外,水稻种业战略联盟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联动22家科研院所、47家企业共建共享基因库、智能育种平台,近两年推动全省水稻亩均产量提升5.2%,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60%。笔者注意到,近半个月来,三亚基地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种业机构、科研单位前来学习交流。
辐射全国,水稻种业振兴的“江西声音”越唱越响
三亚基地不仅是江西水稻品种展示的窗口,更成为全国种业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就在今年的展示会期间,吸引着来自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代表深入田间,学习江西在品种选育、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湖南某种业公司负责人参观后称:“江西这一模式打破了科研与市场的壁垒,水稻种业战略联盟的产学研高效联动机制值得学习。”
立足三亚,面向未来 。
三亚基地是江西落实种业振兴行动的关键落子,未来将依托这一平台深化跨区域合作,推动“江西稻种”走向全国、服务全球,水稻种业振兴的“江西声音”越唱越响。
江西是国家粮食主产省之一。近年来,江西农业科研人员砥砺前行,通过科技支撑种业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在水稻品种方面尤为明显:比如,江西农业大学育成的“淦鑫688”“五丰优T025”“泰优871”等双季超级稻品种,较好解决了双季稻区“早熟与高产、优质与高产、高产与稳产”难协调的矛盾;再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蔡耀辉团队历时20年联合攻关,创制了矮秆密穗优质恢复系R225及其衍生系,有效解决了南方双季稻区主栽品种株高偏高、分蘖较弱、抗倒性不强等问题;还有,围绕“稻稻油”生产需求,江西农业大学选育早熟早稻新品(系),特早熟品种昌农早6号,在全省直播种植全生育期100天左右,为长江中下游稻作“稻稻油”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界多方合作的努力。早在3年前,我省聚集种业战略性、方向性等重大科学问题,在省农业农村厅及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由江西农业大学牵头,联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赣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多方力量,成立江西水稻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开展水稻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攻关。
通过水稻良种联合攻关,我省实现了水稻育种核心材料的共享共用。“目前已经在三亚和南昌建立了共享材料展示点,对共享材料的产量、抗非生物逆境、品质、生育期、育性、抗性等重要功能性状基因进行检测,为项目团队开展生物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边建民告诉笔者,全省申报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的数量由去年的60个增加到今年的86个,自主选育早稻品种种植面积由以前的6%提高到12%以上,耐高温中稻新品种和优质晚稻品种的选育推广效益显著。(易团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