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機關大院 來到群眾身邊

——江西安義“1號大調研”讓黨群距離更近

2020年07月31日16:35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黨員干部走出機關大院,來到群眾身邊,聽我們說說心裡話甚至是發發牢騷,心也就貼得更近了。”在江西省安義縣雲庄村村民黃以旺看來,安義縣走親連心“1號大調研”,不僅實實在在解決了問題,也進一步拉近了黨群距離。

從2017年6月起,安義縣每月1號開展走親連心“1號大調研”,至今已連續開展38次。通過3年的堅持實踐,走親連心“1號大調研”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已成為安義縣黨建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面對面 黨群距離更近了

“近期,對縣水利局以及鄉裡的工作,有沒有什麼建議和要求?好讓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村裡有人反映說,有個別有房有車的村民未及時退出低保。”

“另外,我和老伴看病后,對醫保報銷范圍還不太清楚。”

……

在長均鄉觀察村村民楊禮華家裡,安義縣水利局局長熊詩民一行人正在認真記錄楊禮華提到的問題和建議。

針對楊禮華提出的低保問題,熊詩民當場督促觀察村黨支部書記楊蘭平盡快核實、解決。

“我們立即對全村60余戶低保戶進行逐戶逐人核實,如發現不符合要求的,第一時間上報,該退出的退出,該追回的追回。”楊蘭平當場表態說。

“隻有依靠群眾的力量,才能把我們的工作做好。”熊詩民說。

盛夏的南昌,高溫悶熱。長埠鎮雲庄村黨員活動室內,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踴躍發言,調研干部用心傾聽農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一一耐心解答、記錄。

“你們的意見我們會原原本本反映到縣‘1號大調研’辦公室,轉辦到相關部門。”調研現場,安義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周國慶說。

安義縣委書記彭開先表示,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不僅拉近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也提升了黨員干部為民服務能力。

實打實 群眾獲得感更強了

進村庄、進社區、進企業……每個月1號,安義縣2000余名干部像走親戚一樣,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嘮家常、同坐一桌吃飯、同在一起生產勞動,聽民聲、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

石鼻鎮羅田村村民楊小蘭在調研干部幫助下,從主要依靠低保變為年收入近3萬元,被稱為“被大調研改變命運的人”﹔

新民鄉山上村村民進村道路臨水、臨崖、彎急,村民出行難,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開通了山上村農村直達縣城公交﹔

安義縣工業園區杭蕭鋼構在調研干部的幫助下實現當年落戶、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增強了客商投資安義的信心﹔

……

一名干部,一盞燈﹔一次調研,一面旗。

為確保調研落實落地,安義縣建立了問題收集、轉辦、督辦、反饋、公示五步推進機制。

“對調研收集的問題,當周匯總,當月審核,當月轉辦,限時辦結,並及時將辦結進展和結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彭開先說,走親連心“1號大調研”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始終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據統計,3年來,安義縣通過走親連心“1號大調研”收集問題5130個,辦結問題5047個。一件件實事的落實,一個個問題的解決,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心連心 安義發展更快了

今年60歲的黃以旺前些年在上海務工,兩年前聽說家鄉發展越來越好,果斷攜妻子回鄉承包農田10余畝,過上了“安穩”生活。

“‘1號大調研’實實在在解決了問題,把我們老百姓的心連在了一起,大家勁往一處使、事往一塊干。”黃以旺表示,調研讓群眾感受到黨組織、黨員干部就在身邊。

作為老黨員、老支書,楊禮華每個月都參加“1號大調研”。“有時到村委會集中收集建議,有時到村民家裡解決問題。”楊禮華說,“1號大調研”幫助觀察村解決了路燈、公交車、山塘等數十件實事。

“通過‘1號大調研’這個平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心裡也覺得踏實、欣慰。”安義縣水利局副局長胡高樟說。

3年的堅持與實踐,讓走親連心“1號大調研”成為安義縣黨建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安義縣順利推進鄉村振興、舊改拆遷、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2017年僅用16天完成潦河南岸11個村庄、20萬平方米征遷任務,2018年用12天打通城市中軸線……如今,安義縣舊城改造、古村開發、農業升級、安義大學職教城等重大重點項目正在平穩快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袁思東、梁楚煙)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