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主任,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小兒子已經轉為江西銀行正式職工了,我的身體也在慢慢恢復,已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4月1日,安義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建強開展調研時,貧困戶周細球高興地說道。
周細球,1970年7月出生,安義縣萬埠鎮前岸村人。一家4口,妻子楊鳳英在家務農,兩個兒子均在讀大學,全家的生活僅靠妻子零散的打小工和田地裡微薄的收入來維持,兩個小孩上學費用靠東借西湊。2014年經過精准識別,納入扶貧對象。
第一次到周細球家走訪幫扶對接時,這一家人的家庭狀況讓蔡建強震驚了,周細球本人患較重精神性疾病,無法外出從事農業生產,長年躺在床上,身邊也沒有人陪伴,妻子楊鳳英不得不經常早出晚歸做小工,得來一點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家庭經濟負擔十分重,也沒有多余的錢給周細球治病,隻能是拖一時是一時,他的病情也日益嚴重。
“要幫扶他家走出貧困,真的要好好籌劃一下”,回來路上,蔡建強思考著,深感責任重大。
一個下雨天,蔡建強第二次來到了周細球家,與夫妻倆進行了溝通交流。
“你們家以前生活不算很好,但也還不錯,現在這種狀況,主要是細球犯病喪失勞動能力,治療還要大量費用,兩個兒子還在上學”,蔡建強分析道,“我認為這種困難是暫時的,等兩個小孩就業后,生活很快就會改善。希望你們做到三點,一是不能悲觀,要相信日子很快會好起來,二是細球的病一定要堅持治療,三是小孩的學業決不能耽誤,困難是暫時的,我是你家的幫扶干部,我們一起想辦法。”簡單朴實的承諾讓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
用足用好黨和國家給予的各項扶貧政策,是蔡建強為幫扶這個困難家庭尋找到的最好的突破口。針對周細球家情況,蔡建強奔波於縣工業園區,民政、醫保、教育等部門,聯系就業崗位,咨詢政策、尋找對策,力圖通過自己的幫扶,精准施策,盡快改善周細球家的困難狀況。
爭取民政政策,保障最低生活需求,是重振他們生活信心的關鍵。在民政部門咨詢時,蔡建強了解到,周細球家情況屬於典型的因病返貧情況,符合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條件。於是,他聯系民政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僅一個工作日就辦理了相關手續,進入申報流程。一個月后,周細球一家四口領到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每月826.5元,全年增加收入9918元。同時,因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醫保報銷比例升高,周細球住院治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兒子上大學也申請了貧困生助學金,負擔也輕了不少。
尋找就業崗位,穩定收入來源才是當務之急。周細球的妻子做小工,晴天可能有,雨天未必有,收入不穩定。蔡建強到縣工業園區聯系企業,親自帶著她到企業應聘,終於在宏達紡織公司找到了稱心的工作崗位,月收入也有2000多元。同時,為了方便照顧患病的周細球,蔡建強還與公司進行交流溝通,讓楊鳳英隻上白天的班,好晚上回家照顧丈夫。上了2年班后,2018年,適逢前岸村高品質菊花種植扶貧產業基地建設正式啟動,蔡建強一聽到這個消息,又趕緊找到周細球夫妻,鼓勵他們以土地入股,參與到扶貧產業項目中,建議楊鳳英辭去縣工業園區工作,到扶貧產業基地務工,一舉兩得,既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又可以更好地照顧丈夫。
完善特殊門診手續,減輕日常服藥費用負擔,也是蔡建強牽挂於心的一樁事。周細球患的是精神性疾病,家庭經濟困難,以在家療養為主,平時要服用抑制藥,但都是在醫院門診購買藥品。蔡建強經咨詢后,確認這種病已經納入特殊門診范疇,於是幫他收集整理相關疾病証明、醫療資料,辦理相關確認手續,讓他享受到了特殊門診政策,門診藥品納入醫保報銷。僅此一項,周細球家每日可減少開支12.5元,一年就可節省醫療費用4500余元。
隨著治療的跟進,周細球的病情越來越穩定,現在基本上可以生活自理,臉上久違的笑容越來越多了。長子畢業后考上了公務員,次子也在去年考錄了江西銀行的崗位。
2020年4月1日,蔡建強再次來到周細球家看望他,看到他精神煥發,忙裡忙外、招呼自己,很是高興。
“現在我們家已經完全脫貧了,謝謝黨和政府,謝謝您幫扶我們這麼多,讓我們家日子完全變了樣。”周細球感激地說,入股扶貧產業基地分紅,我老婆做小工收入和兩個兒子的工資,加起來一年能有14萬多,以前想都沒想過,我還能過上現在這樣的好日子……
“做好貧困戶的擺渡人,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是職責所在,更是一名扶貧干部的使命所在”,蔡建強說道,“隻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我們就一定能想出好辦法。”(鄧名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