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讓生活更美好

2020年08月09日07:55  來源:江西日報
 

  游客在修水縣新灣鄉回坑村蓮子基地賞蓮花。記者 梁振堂攝

  車展吸引眾多消費者前來購車。(資料圖)記者 梁振堂攝

  小康生活的內涵,在老百姓不斷改善的衣食住行中,在每個地方日新月異的發展裡。進入新時代,江西不僅早已解決了4600萬人的溫飽問題,而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品質明顯升級。

  恩格爾系數用食品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經濟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它是衡量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標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650元,恩格爾系數為29.5%,首次降至30%以下,我省居民消費能力已超過了“恩格爾系數≦40%”的小康標准。

  經濟發展了,“錢袋子”鼓了,人們更加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江西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方式、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捉襟見肘到衣食無憂,昔日貧困戶憧憬新生活

  盛夏時節,我們的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輾轉許久,終於抵達離安福縣城55公裡的錢山鄉長源村。目之所及,滿眼盡綠。不遠處,一群走地雞在林地間追逐、覓食,不時還傳來牛羊的叫聲。

  這個養殖場的主人,就是村裡昔日的貧困戶劉猛。今年44歲的他,曾在外地務工多年,由於沒有技術特長,沒攢下多少錢,30歲出頭才成家。2005年,他回到家鄉,本打算自己動手蓋兩間新房,腿卻受了重傷,很長一段時間干不了活。之后不久,孩子又意外受傷,治療費花去數萬元,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一家人隻能靠借來的5000元過日子,平時都舍不得買肉吃。

  近幾年,在政府部門和駐村干部的幫扶下,劉猛開始養殖高山黑羊、肉牛、豬和雞鴨,2019年實現純收入10萬元,並獲得縣裡頒發的“產業發展獎勵”1萬元。

  “現在衣食無憂了,想吃什麼就去買,光吃飯也用不了多少錢。”他給記者一筆筆算起了家裡的開銷:每個月孩子的學習費用1000元,衣服日用品幾百元﹔不抽煙,每年釀酒要三四千元,家裡的“大件”就是車——從他返鄉至今,摩托車已經換了三四輛,價格從4000元、6000元到7000多元不等,還有一輛電動三輪車花了1.3萬元。

  “明年我打算請兩個人,把養殖場的規模再擴大一點,預計收入還能增加。再過幾年,我們准備貸款買套房子,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甩掉貧困戶帽子的劉猛,憧憬著未來的新生活。

  解讀:

  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調查處二級主任科員 劉巍

  經濟更加發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人們可以衣食無憂,把更多的金錢投入到精神消費和品質型消費上來。聯合國根據恩格爾系數的大小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劃分標准,平均家庭恩格爾系數大於60%為貧窮,50%至60%為溫飽,40%至50%為小康,30%至40%屬於相對富裕,20%至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數據顯示,從2015到2019年,江西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呈穩步下降、連續下降的態勢,2019年分別降至29.08和30.42。這意味著,江西居民溫飽問題得到解決,衣食無憂的生活獲得強有力保障。在吃之外,人們有了更多的消費選擇。隨著城鄉居民在衣食住行、醫教文衛、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條件持續改善,生活質量穩步提升,百姓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美好。

  從精打細算到月有盈余,柴米油鹽退出家庭賬本

  一冊冊賬本,一串串數字,流淌著歲月,記錄了生活,見証尋常百姓家的“小康之路”——

  豐城姑娘熊婕的媽媽今年62歲,從結婚開始,就養成了記賬的習慣,小到幾角錢,大到幾千元,陸續記了30多年。1985年之前,在她的賬本上,絕大部分支出都是柴米油鹽,精確到分,2元、3元就算較大的花銷了。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熊媽媽家的日子越過越富裕。1990年,家庭收入首度破萬元,恩格爾系數降至53%,達到溫飽標准。2002年,家庭的銀行存款突破10萬元。如今,熊媽媽家每年消費支出的恩格爾系數降至25%左右,已經超過小康水平。

  在熊媽媽的賬本上,直到1986年,才出現了一筆大數字:電視機482元5角。她感慨地說,以前,要買台“大件”,必須節衣縮食好長一段時間。而如今,“大件”消費在家庭支出的佔比越來越小,輕輕鬆鬆就能把它們搬回家。液晶彩電、雙開門冰箱、櫃式空調……新式“大件”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熊婕繼承了媽媽記賬的習慣,但和媽媽的手工流水賬不同,她習慣用記賬APP:“我隻記錄一些大的開銷,比如說旅游、電器、房貸、買車、報培訓班,還有人情來往等。”

  熊婕梳理了自己近3年來的賬本后發現,每個月最大的開支分別是房貸、孩子的興趣班費用,以及家人購買的健康保險,佔到家庭開支的一半以上。此外,養車的花銷,以及服飾和化妝品也佔了一定份額,真正在“吃”上的花費僅佔20%左右。

  “父母有時會說我亂花錢,可我覺得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范圍內。如果購買某種商品和服務能夠帶來快樂和滿足,那就是必需型的消費。”熊婕說,為了能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她和很多“90后”一樣,當起了跨界兼職的“斜杠青年”。她認為,多重職業就有多重收入,可以保持對自己未來賺錢能力的信心。

  兩代人的賬本,兩種消費理念。昔日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主婦們,如今更注重的是一家人生活的舒適和品位。

  解讀:

  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調查處二級主任科員 劉 巍

  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是反映人們消費水平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從2015年到2019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6732元增加至22714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8486元增加至12497元。消費結構中,商品消費的佔比不斷下降,而用於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服務消費增速和佔比持續提高。人們把越來越多的收入用於服務消費,以滿足精神和心理需求,追求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滿足。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好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角度看,今后,我們要從供給端發力,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供給提升創造消費新增長點。一方面,通過提升吃穿用產品品質,發展多層次住房租賃市場,優化升級汽車產品供給,研發綠色消費品等途徑提檔升級實物消費供給。另一方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壯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培訓等服務型消費產品供給能力。供給與需求相匹配,才能有效釋放消費潛力。

  從逛菜場到逛網店,線上消費迸發新活力

  從“缺吃”到“好吃”再到“會吃”,百姓餐桌反映出小康的成色。以前,圍著餐桌轉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正在變成“網購收快遞”“移動掃一掃”“手機點外賣”,團購、外賣、點評環環相扣,折射出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方便快捷。

  “50”后劉丙森退休后,就和老伴從老家搬到了南昌,他負責買菜做飯,老伴幫忙帶孫女。這位和菜市場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老人,現在已經學會了使用各大商場的APP下單,時不時就可以享受配送上門服務。“超市的環境好,蔬菜水果新鮮,品種豐富,特別是一些進口的海鮮和肉類適合小孩吃,質量有保障,還能送貨上門,買得放心。”劉丙森說。

  萬達、天虹、王府井、銅鑼灣、步步高、華潤萬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來商超和商業綜合體落戶江西各地,直播帶貨、拼購團購、社群電商等新業態進一步發展壯大。

  “直播間的各位寶寶們,長樂冬耳細嫩、條大、肉厚、色黑發亮,現價隻需72元,買它……”吉安市吉州區曲瀨鎮長樂村的扶貧農產品,正被主播賣力地推介給網友。當地市民王靜觀看后,當場下單。她說:“通過網絡直播賣貨這種方式,主播能及時回答我的疑惑,可以直觀全面了解黑木耳產品信息,讓產品更有可信度。”

  隨著電商下沉到鄉村,打破了農村原有的消費地域局限。越來越多的農民買賣商品已不再滿足於村鎮大集,他們紛紛搭上了電子商務這趟快車。

  “我們村不少人有網購的習慣,衣服、鞋子、小家電等日用品都在網上買,有時大家還一起拼單省郵費呢。”鉛山縣篁碧畬族鄉大岩村村民梁華說,以前快遞隻送到鎮上,現在村裡就有郵政的快遞收發點,特別方便。

  我省線上消費的能力到底有多強?今年6月,一場江西名優出口產品轉內銷“雙線”對接大會,累計吸引觀看人次達3300多萬,累計成交20.63億元,其中線上成交4.05億元,線下成交16.58億元。上半年,全省網絡商品零售額615.5億元,增長15.5%,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2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國第三。

  解讀:

  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處處長 陳長生

  從線下到雲端,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互聯網、移動支付等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享受到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紅利。如今,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不斷拓寬,使得線上消費滲透率持續提高。線上消費將會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線上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供給通過線上來實現。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大量線上消費需求,培育了新的生活、學習、辦公、社交習慣,這給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新業態帶來新機遇。

  為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我省通過拓展“互聯網+生活服務”,支持大型市場、商超、便利店等傳統商貿主體電商化、數字化改造升級﹔推進消費平台培育、網商主體培養、網購活動組織,促進網上品牌品質消費﹔積極發展新零售、直播帶貨、在線訂餐、電子商務等新消費業態,培育新消費熱點。

  從價格導向到價值導向,消費理念越來越成熟

  幾年前,楊澤每天上班隻能擠公交、擠地鐵,到處找共享單車。一天的精力,有一半浪費在上下班的路上。后來,他終於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小汽車,每天上下班代步。

  成家后,喜歡戶外運動和旅行的楊澤,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攜全家出行,換一輛更大的小汽車勢在必行。作為一個新晉奶爸,他換車考慮的主要是車輛的性能、配置。經過仔細比較和挑選,他在4S店選擇了一款七座SUV,動力足,全景天窗視野開闊,而且儲物空間足夠大。

  由於汽車的普及,在今天的江西,城市和鄉村分界線已經變得模糊。在離新余主城區十多公裡的水西鎮,記者看到一片新建的商品住宅小區,住滿了來自各地的居民。

  2019年,全省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汽車擁有量,城鎮達到33.7輛、農村達到21.5輛。“近幾年江西的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而且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小康不僅是衣食住行的提檔升級,還有生活方式、精神理想等多元評價體系的追求。

  網友“錦熙”是一位旅游達人,每年的旅游預算在5萬元以上。她告訴記者,雖然近期受疫情影響,不能按原計劃去心中的目的地打卡,但她仍然有個心願,希望在35歲之前把五大洲都走遍。

  用腳步丈量世界,或尋找身邊的風景,人們的旅游選擇越來越不拘一格。假日旅游方式也從傳統的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復合型轉變,省內的鄉村旅游、休閑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成為旅游市場亮點,家庭式、親朋結伴式短線游和自駕游成為主要出行方式。

  解讀:

  省商務廳市場運行處處長 陳長生

  隨著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持續提高,人們更善於合理安排消費支出,在財力允許范圍內,更加追求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消費。過去居民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消費需求源自人們內在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消費理念越來越成熟、理性。保証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

  當消費場景從線下向線上延伸,消費對象從實物向服務轉變,消費體驗從大眾化向個性化探索,生活可以實現新的可能,經濟足以打開新的藍海。我們要順應居民消費新趨勢,做好潛力挖掘和政策刺激,從供需兩端發力,以更多務實管用的措施,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全面激活消費“一池春水”,讓拉動經濟發展消費“馬車”動力更強勁。

  (實習生郭文熙、李少如對此文有貢獻)

  專家

  觀點

  挖掘消費潛力大有可為

  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熊小剛

  近年來,江西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結構有了顯著提升,但從全國來看,江西居民恩格爾系數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而江西的居民恩格爾系數仍接近30%。這說明江西的消費水平、消費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提升全面小康水平,擴大居民消費,要從提高居民個人收入、增加居民消費供給、刺激居民消費需求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擴大消費的前提是增加收入。我們需要著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深化稅制改革,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建立最低工資與物價聯動機制,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減少居民后顧之憂,進而使居民消費傾向得到提高。

  其次,目前一部分消費者並不是沒有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而是基於價差、品牌信任度等原因,在可選擇的情況下,更青睞去境外消費。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商品供給體系仍需要完善,而解題之匙便是推動技術進步與生產效率提高,從而實現商品質量更加優化、商品品類愈加豐富以及商品價格的不斷降低。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著力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准對標,支持企業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實政策,強化監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

  最后,要發揮政策導向功能,建立持續性的消費刺激計劃,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根據消費需求引導生產結構調整,形成有效供給,滿足不同收入群體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應根據城鄉不同的消費結構培育不同的消費熱點,針對不同的收入群體制定專門的消費政策,統籌城鄉居民消費協調發展。同時,鼓勵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不斷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劉佳惠子)

(責編:羅娜、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