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城縣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色發展為統領,依托山、水、林、田、湖等生態旅游資源和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資源,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主抓手,大力實施“生態+”“旅游+”戰略,推進全域旅游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從“美麗風景”到“美麗經濟”的完美轉變。
花海經濟花色多
端午小長假期間,南城縣麻嶺下村迎來一撥又一撥游客。晨光微露時,荷葉田田中,花影朦朧間,大家觀花賞景,盡情享受著夏日的美好時光。游客們在蓮海賞景放鬆心情,當地村民則通過花海賺了個盆滿缽滿。村干部危劍銘高興地說:“開展秀美鄉村建設,麻嶺下村處處景象新,一年四季花常在,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
如何讓生態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近年來,南城縣在大力發展油菜、蜜橘、桃李等特色產業種植的同時,壯大以賞花採果為主題特色的休閑農業、體驗農業,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農家樂鄉村休閑度假村,讓花海經濟成為新的農業發展亮點、鄉村振興撬動點。同時,該縣還全力做好“生態旅游+文化創意”文章,通過舉辦親子游園活動、驢友綠道騎行、家庭風箏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自然與人文有機結合,讓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共同發展,既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還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據統計,2019年,全縣圍繞花海經濟,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3億元。
康養帶來新機遇
觀日出,覽雲海,聽鬆濤……對地道的南城人來說,夏日清晨,沐著清風,迎著朝陽上麻姑山去,是一個無法拒絕的邀請。
近年來,該縣圍繞“旅游+康養”,加強醫藥、養生、旅游業態深度融合發展,以麻姑山、洪門湖“一山一水”為龍頭,引入粵港創投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對優勢山水資源進行整體開發,按照生態健康、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的主題布局,建設麻姑山康養中心、建昌幫非遺展示館等一批生態康養產業景區景點,拉動養老養生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在龍頭牽引下,該縣還著力建好一批以生態農業、生態觀光、生態體驗等為特色的鄉村旅游和民宿點,重點推進唐園景區、煌家山庄、吉香園生態示范園等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做活農家樂、漁家樂吸引游客。隨著康養旅游產業的興起,當地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開起了民宿客棧、餐飲酒店等,不僅滿足了都市人返璞歸真的需求,也為他們帶來發展機遇和豐厚回報。
讓活化石活起來
缺乏修繕資金,很多古村落、古建筑難以“續命”。能不能創新方式,對它們進行有效盤活?日前,南城縣開始破冰,由縣金創集團與縣農商銀行簽訂1.2億元《貸款合作框架協議》,對天井源鄉堯坊村、上唐鎮上唐村等10個中國傳統村落,採取歷史古建筑整體打包形式進行保護開發,推動傳統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古村落、古建筑素有文化活化石之稱。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南城縣一些古村落、古民居正在悄然走向破敗。為了更好地活態保護利用這些活化石,該縣結合“兩權”抵押貸款改革,對古建筑、古村落開展多業態融合發展試點,在改善村庄環境、提供硬件保障的基礎上,協助村民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理事會和經濟合作社,並立足自身歷史文化積澱、發展空間、基礎設施等,採取“古村+休閑”“古村+旅游”“古村+研學”等模式,帶動古村落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休閑旅游、文創娛樂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新局面,讓活化石活起來。(全薺懷 彭國正 記者 陳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