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大橋,遭遇“共享”煩惱

管理人員一年要清理數千輛共享自行車和共享電動車

2020年08月19日06:58  來源:江西日報
 

  近日,記者發現,在南昌街頭經常能看到市民騎著共享電動車來來往往。不少市民認為,與共享自行車相比,共享電動車更加快捷。不過,這些共享電動車在受歡迎的同時,帶來的問題也不少。不少市民將共享電動車隨意丟在過江大橋上,不僅給城市管理帶來難題,也給市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

  家住西湖區奧麗雅苑小區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騎電動車經南昌大橋去紅谷灘上班時,總能看到共享電動車雜亂無章地停放在南昌大橋的非機動車道上。“白天還好點,晚上稍不留神,電動車在行駛中很容易撞上這些亂停的共享電動車。”陳女士對此很是憂心。

  “不僅是共享電動車,丟在橋上非機動車道的,還有共享自行車。”南昌市大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人在選擇共享自行車、電動車出行時,沒有充分了解其行駛范圍、電瓶電量等情況,導致上橋后出現超出車輛運營范圍、車輛自動斷電或是無法在前方還車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多座跨江橋梁的主橋面和非機動車道上,時常會有共享車輛滯留。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大橋巡查人員每天都要及時處理。”

  由於棄車橋面的情況每天都會出現,不僅加大了橋梁巡查人員的工作強度,還給管理部門增加了額外開支。“自從共享自行車在南昌出現以后,每天都要用皮卡車將滯留在橋面的共享車輛拖到專門的停放點。以前是共享自行車居多,現在則是共享電動車較多。據不完全統計,巡查人員在南昌大橋、八一大橋、生米大橋、朝陽大橋等跨江橋上,每年清理滯留在橋面的車輛有數千輛。”上述負責人介紹。

  共享自行車與共享電動車,為何屢屢被用戶丟在橋上呢?記者就此分別聯系了美團、青桔、哈啰三家共享出行企業相關負責人后得知,紅谷灘區目前還不屬於公司運營范圍,當用戶從老城區騎共享電動車或共享自行車上橋時,不同的企業都會有短信、車輛語音等,提醒用戶已經離開了運營范圍,需要返回。而有些用戶不想返回,就將車隨意停放在橋面或非機動車道上。三家企業均表示,用戶不在還車點內還車,會對用戶採取懲罰措施,情節嚴重的甚至列入黑名單。對於橋面屢屢出現亂停車的問題,三家企業均表示,將立即與南昌市大橋管理處對接,建立聯動機制,並出台針對性措施,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蔡穎輝)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