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饒廣豐區:天桂梨“種”出甜日子

2020年08月19日10:28  來源:新華社
 

初秋時節,走進“天桂梨之鄉”江西廣豐區吳村鎮塘邊村,隻見漫山遍野的梨樹郁郁蔥蔥。“7月中旬開始,是天桂梨的豐收季,村裡那叫一個熱鬧啊,採摘、裝箱、搬運,各種物流車都排到村口去了。”塘邊村黨支部書記饒明榮樂呵呵地說,短短半個月,今年的天桂梨就幾乎銷售一空,銷售金額超2000萬元。

從一棵樹到一個產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天桂梨成為塘邊村鄉村振興的“致富果”。

天桂梨是廣豐區的地方特產,具有汁多味甜、果肉鬆脆細膩、果核小等特點。“全村536戶,85%的家庭都種植了天桂梨。總面積超過3000畝,年產量達350多萬斤,產值2000多萬元。”村裡天桂梨的“家底”,饒明榮都裝在心中。

塘邊村地處偏遠,全村2700余人,耕地隻有916畝,林地卻有5000余畝。“耕地資源少,年輕人都往外跑,田裡蘆葦長得比人還高。”村子怎麼發展,曾經是饒明榮一大心病。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離不開基層黨組織。1999年,聽說廣豐農科所培育出質優量大的梨樹品種,發展前景廣闊。饒明榮等5名黨員一合計,決定調整村裡產業結構——種植天桂梨。3年后15畝“試驗田”挂果,“一籃子梨抵得上一筐紅薯,畝產值達到1000多元。”

找到了發展的方向,2002年,饒明榮動員全村退耕還林,流轉土地種植天桂梨。缺技術,就請技術人員全程指導﹔愁銷路,就以村黨支部為主導,以黨員為主體,以產業為依托,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抵御市場風險。村干部一戶戶上門做工作,最終說動了部分村民流轉1200畝山地,規模種植天桂梨。

2007年,1200畝梨樹全部挂果,50多萬公斤梨很快銷售一空,農戶擔憂也一掃而空,之前觀望的村民紛紛要求加入。“看到了經濟效益,很多村民主動找到我,當年就流轉山地400畝,退耕還林400畝,天桂梨種植面積突破2000畝。”饒明榮說。截至目前,該村已建立了4個天桂梨種植基地,戶均增收4萬元左右。

近年來,塘邊村還積極抓住農村電商興起的機遇,引導村民搭建起網絡銷售平台,創新銷售方式。同時,塘邊村主動對接快遞物流公司,在村裡設立臨時辦事點,不出村就能把天桂梨銷往天南地北。

為了擴大知名度,從2013年開始,塘邊村每年又辦起了“天桂梨文化節”,以梨為媒、文旅搭台,創造出了品牌效應。今年,村裡還搞起了“梨王”評選,借助活動的力量,激發果農們精益求精、嚴把質量關,以好口碑開拓大市場,贏得更好的效益。

產業的發展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受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桂梨產業的發展也面臨難題:之前的鉀肥供應商不願向散戶供貨﹔因擔心疫情影響銷售,部分老顧客取消了今年的採購訂單……塘邊村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又成立了“天桂梨產業發展臨時黨支部”,分為后勤保障組、技術服務組、宣傳推廣組,疏“堵點”,補“斷點”,穩住產業鏈。

“村裡把土地流轉租賃給天桂梨種植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5000元。”饒明榮說。

天桂梨產業不但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助推精准扶貧,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這生活就像爬梯子,自己力量不夠,政府助力一把,我就上去了。”村民姚信旺說道。因工傷導致右腿截肢喪失部分勞動能力的他,正是靠著家裡的2畝梨園,去年順利脫了貧。“不僅如此,政府還跟我們貧困戶簽訂了扶貧資金入股協議,政府給予的扶貧資金12000元作為股本加入天桂梨合作社,我們每年還能得到固定分紅。”

饒明榮介紹,塘邊村目前共有貧困戶18戶72人,其中15戶種植了天桂梨,人均年增收五六千元。“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天桂梨種出了村民的‘甜日子’。”

“天桂梨產業已發展成為鎮裡的一張亮麗名片。”吳村鎮黨委書記蔣小暉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著力於延伸天桂梨產業的產業鏈,探索天桂梨的倉儲保鮮冷鏈建設,同時,通過高質量規劃和接地氣的布局,圍繞天桂梨基地打造賞花、採摘等一日游的農家樂項目,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快來嘗嘗,現在我們這已經買不到了……”饒明榮熱情地拿出了冰箱裡“私藏”的幾個天桂梨招呼大家,一口咬下去,脆爽的梨肉伴著甜甜的汁水,沁入心田。(趙瑞明 徐衛清)

(責編:邱燁、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