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不少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內部食堂採用了自助餐的供應方式,這也給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讓大家吃得好的同時,盡量避免浪費?
8月18日,記者來到南昌市行政中心機關食堂。據了解,該食堂早、午餐採用自助形式供應,其中早餐20多個品種,午餐10多個品種﹔晚餐和周末採取5選3的套餐和點餐供應方式。為了實現文明用餐、節約用餐,南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從宣傳、餐具、食材等方面抓細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妙招”。
宣傳引導:讓“光盤行動”深入人心
“你好,這是致干部職工的一封公開信,希望大家能帶頭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8月18日中午食堂剛開飯,南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就站在進出口,向就餐人員發放宣傳材料。
進入食堂,記者看到,包括牆壁、柱子和取餐處等醒目位置,都張貼有“光盤行動”等宣傳圖畫,顯示屏上不斷播放“文明取餐”“公筷公勺”“光盤行動”等標語。
“我們一直提倡節約用餐,食堂內的這些標語和海報,很早之前就有的。”南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生活服務中心副主任吳新榮告訴記者,該局負責包括南昌市委、市政府等在內的5個食堂,共在70余處張貼了200余份宣傳標語,讓就餐人員在食堂各個角落都能看到,更好地形成節約意識。
此外,該局還會不定期安排工作人員在餐盤回收口,觀察用餐人員的剩飯剩菜情況,對浪費明顯的進行勸導。“我們在餐盤回收口安裝了一個攝像頭,希望給大家帶來一種無形的壓力,慢慢養成‘光盤’習慣。現在大家基本是吃多少取多少,很少有人浪費。”南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何小波表示。
勤拿少取:控制餐具大小和菜品分量
走到食堂打菜處,記者看到,這裡准備了多種餐具。
“這是打湯的,大一些﹔這是舀菜的,小一些﹔還有這個夾子,專門夾葉子菜,避免用勺子舀太多……”吳新榮說,在餐盤和飯碗方面,食堂專門採購了一批尺寸較小的餐具,讓大家養成勤拿少取的習慣,浪費情況也隨之大大減少。“現在使用的碗、勺、盤,都是根據大家的用餐習慣和特點調整過的,整體比以前縮小了20%,提倡吃完再取,少拿多樣。”
在主食區,記者看到這裡的包子做得比較小,饅頭切成片,玉米也被分成了小段。吳新榮告訴記者,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滿足用餐人員既想多吃些品類,又能吃飽的需求。
此外,食堂供應菜品時採取“大鍋小炒、邊做邊看”的方式。第一批菜量會進行控制,隨后實時跟進菜品消耗情況,按需添加,盡量做到就餐人數與供餐量相吻合。如果早餐供應的面點有余量,還將作為午餐主食繼續供應。
12時左右,食堂第一批就餐人員陸續離開。記者站在餐盤回收口觀察,發現絕大部分人的餐盤裡都沒有剩菜。“現在我們回收的盤子裡基本看不到浪費情況。”回收口工作人員說。
開源節流:充分利用每一樣食材
據了解,在食材採購方面,南昌市行政中心機關食堂主廚每天會做好預算工作,根據就餐人員變化情況,按量採購。“周一、周五多一些,周二到周四少一些,這些都是根據數據統計和主廚經驗得出的,嚴把節約的第一道關口。”吳新榮說。
對於葉菜類等不易保存的食材,食堂採購時重點控制數量。而土豆、蘿卜等易保存的食材,則會適度放量作為備用。如果在用餐時間遇上蔬菜不夠的情況,這些食材可以及時派上用場,補充不足。
“還有包菜梗、蘿卜皮、西瓜皮、冬瓜皮、葫子皮等‘邊角料’食材,常常被隨手丟棄,其實它們都是寶,食堂通過不斷調整配方和制作方式,將它們變成美味的特色小菜。”吳新榮笑著說。
“近年來,我們在食堂管理方面實行精細管理,圍繞開源節流把工作做實做細,充分利用和搭配好原材料,在不浪費的基礎上滿足更多人需求。”何小波說。(陳 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