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村民辦好每一件“小事”

——記江西省全南縣金龍鎮河背村黨支部書記陳石俊

2020年08月20日15:02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8月20日上午,工作間隙的陳石俊又來看望村裡的貧困戶謝堯鳳。71歲的獨居老人謝堯鳳一見到陳石俊便緊緊握住他的手,“好書記,這段時間我一切都好,吃的、穿的都夠,身體也好。”

十幾年前的一場意外事故中,謝堯鳳老人痛失兩個兒子。幾年后,丈夫又因病撒手人寰。家裡沒了頂梁柱,謝堯鳳家的日子過得很心酸。“我家裡有的東西,你這裡也有一份。”2014年開始,陳石俊就定期來謝堯鳳家裡噓寒問暖。每次來看望老人,陳石俊總是自掏腰包,為老人買上油、米、面等各種生活用品,並囑咐老人注意身體,安心過日子。

去年,一場暴雨過后,謝堯鳳家倒了一間房。看著一堆的殘垣斷壁,謝堯鳳老人欲哭無淚。陳石俊知道后,第一時間趕來查看情況、安慰老人。在幫助老人清理倒塌現場后,他去保險公司幫助辦理賠償事宜,又聯系工程隊為老人重建了一間新房。

謝堯鳳老人口中的“好書記”陳石俊,是江西省全南縣金龍鎮河背村黨支部書記、一名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五六年來,他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小事”。

2014年以前,陳石俊主要承攬一些小工程謀生,年收入約20萬元。當年10月當選河背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每月隻能領著微薄工資,但他從不后悔、抱怨。“我當村支部書記,就是為村民做一點事。隻要大家越過越好,我無怨無悔!”朴素的話語間,流淌著陳石俊對村民最真摯的情感。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凡是貧困村民的事情,陳石俊最是上心。今年54歲的曹禮聖本就體弱多病,多年干不了重活,多年前失聰兒子出生,又給這個貧困家庭蒙上一層陰影。2015年,曹禮聖一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此后,經陳石俊多方聯系,曹禮聖的妻子和兒子又來到縣裡的電子工廠上班,兩人工資每月加起來有7500多元。“現在我們一家人都有穩定的收入了,去年,家裡翻新了老房,還換上了大電視,生活越過越有奔頭。”對於陳石俊,曹禮聖心裡隻有道不盡的感激。

像曹禮聖一樣,村裡21戶貧困戶在陳石俊和幫扶干部的幫扶下,全部於2019年脫貧。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偉績,但在村民的眼裡,陳石俊不計個人得失,甘於奉獻,用朴實無華的言行為民謀利。

河背村緊挨縣城,屬於縣城規劃區,是典型的“城中村”。近兩年,隨著該縣城區的重新規劃調整,河背村的征地拆遷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為了維護好征地拆遷村民的切身利益,早上6時,陳石俊就出現在丈量村民的土地、宅基地現場﹔晚上12時,陳石俊還經常在辦公室核對數據。其間,他還要帶著村民反映的情況和提出的問題往鎮裡、縣裡跑。在他的奔波下,涉及570余戶3700多畝的山林、田土的征地款都順利到了村民手上。

房屋搬走了,土地征掉了,今后的經濟來源在哪裡,成了不少村民的“心病”。為解決群眾后顧之憂,讓他們吃下定心丸,陳石俊與縣就業部門取得聯系,組織村民參加上崗培訓。半年不到,全村240多名富余勞動力全部完成崗前培訓,進入工業園區成了“上班族”。

生活條件好,精神面貌理應得到改善。過去的河背村臟亂差是出了名的,為了給村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陳石俊安排村干部包干片區,帶頭狠抓村裡的衛生環境。在河背村推進的“廁所革命”和以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一開始村民並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甚至阻撓。在陳石俊的苦口婆心勸導下,此工作最終贏得村民的理解與配合支持。

“以前我家門口就是4間旱廁,惡臭都熏進家裡來了。”曹海金說,為了這事,他多次與鄰居發生口角。陳石俊了解情況后,挨家挨戶地上門溝通,一鼓作氣地把村小組的10余座旱廁全部拆除。如今,河背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干淨整潔的人居環境不僅美化了村容,更淨化了人心,村裡50多名青壯年受到陳石俊的感染,主動當起了村裡的環境整治志願者。

工作中雷厲風行的陳石俊,身體卻早已亮起了“紅燈”。前幾年就有糖尿病的陳石俊,因為工作繁忙,飲食沒有規律,沒按時服藥,病情在加重,如今每天早晚都得給自己注射胰島素。今年3月份開始,他的頭時隱時痛,但總有干不完的活的陳石俊,硬是拖到8月,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去了醫院做檢查。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陳石俊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關心的每一件小事,贏得了群眾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河背村黨支部連年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服務“六大攻堅戰”先進集體等﹔陳石俊也多次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張美霞 尹其奇)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