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還能講、能走,就會一直做下去

——來自分宜關工委“五老”的故事

2020年08月21日05:57  來源:江西日報
 

  在分宜縣城鄉,活躍著近千名老干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他們開展公益講座、心理輔導、上戶走訪、結對幫扶……腳步深淺,話語短長,用滿滿愛意滋潤幼小的心靈。

  去年5月,分宜縣關工委聯合縣婦聯啟動“千人幫萬家”活動,800多名“五老”人員,對接5900多戶家庭、7300多名青少年。截至目前,這些“五老”人員已走訪調研1.6萬人次,舉辦家長或監護人培訓班287期、青少年培訓班363期、家訓家風培訓班386期,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我是農民,還是老兵,更是一名黨員

  8月11日,見到分宜鎮角元村關工委專職副主任袁柱國時,他剛從水庫巡查回來。“現在正值暑假,村裡24座山塘水庫,我們每天都要巡查,防止小孩玩水。”

  今年68歲的袁柱國,從2011年起負責村裡關心下一代工作。角元村旁有一棵古樟,抗日戰爭時期,村民常在這兒放哨。以前村裡修石坑水庫時,一名老黨員因公犧牲。古樟樹、石坑水庫,成了袁柱國的特殊課堂,每年他都帶孩子們到實地接受教育。“最近,就帶了一批孩子過去,不光講抗戰故事、革命故事,還講生態文明、防溺水知識。小孩子覺得新鮮,都喜歡。”

  學雷鋒紀念日、清明節、兒童節、國慶節、暑假……袁柱國每年按時間節點規劃活動,並從不多的養老金裡擠出錢,買些小零食、學習用品發給孩子們。

  村裡留守兒童多,袁柱國關心每一個。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后,小林(化名)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上小學后,袁柱國帶他報名,給他買學習用品,經常詢問學習情況。今年9月,小林就要上初中了。村民都說,沒有袁柱國,這孩子早輟學了。

  去年,袁柱國結對幫扶了10戶家庭、14名留守孩子。他說:“我在部隊入的黨,又當了29年村干部,應該發揮余熱。隻要還能講、能走,就會一直做下去。”去年7月,袁柱國獲“新余市共產黨員示范崗”榮譽。

  黨培養了我,我更應該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沒想到,87歲的袁茂英,同時擔任分宜二小關工委專職副主任、鈐東街道泗水路社區關工委專職副主任兩個職務。

  從分宜二小退休26年來,袁茂英走遍了全縣各鄉鎮,向青少年作思想道德教育講座100多場,撰寫講課稿16萬多字,聽課學生1萬余人次。採訪中,袁茂英從提袋裡捧出厚厚一摞稿紙。“這都是我備課的資料,每一堂課的主題都不一樣。”從字跡遒勁的講稿中,不難看出一位老教師的執著和大愛。

  “黨對我恩重如山。”袁茂英說。從農村小學老師,到縣城小學校長﹔從地區模范教師,到全國教育系統勞模,袁茂英常說,黨培養了我,我更應該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如今,袁茂英腳步依然,入社區、進學校,給孩子們講課。她還每年拿出退休金,給孩子們買字典、保溫水杯等,一買就是數十、上百份。

  2017年,袁茂英認了一個讀高中的“孫女”。雙林鎮的小萍(化名)出生兩個月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外地,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袁茂英把她當親孫女,思想上鼓勵,學習上指導,生活上關心。今年高考,小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袁茂英表示,小萍讀大學后,會繼續資助她。“希望她永遠把我這兒當自己家。”

  新家訓、家規,是一本生動的傳統美德教材

  在湖澤鎮尚睦村柳家村小組柳氏宗祠裡,男女老幼圍坐一團,笑聲一片。

  宗祠牆上,書寫著柳氏新家訓、家規和柳家人才簡介。湖澤鎮關工委專職副主任易江雅告訴記者,柳家村小組歷來崇文重教,“千人幫萬家”活動開展以來,鎮、村關工委挖掘、整理柳氏家訓家規,將柳氏宗祠打造成了“湖澤鎮青少年家教家訓家風教育基地”。

  “鎮裡每月組織學生,到柳氏宗祠開展家風教育活動,由‘五老’當講解員。目前已組織了15批、300多名孩子前來參觀學習。”易江雅說,湖澤鎮有21個祠堂實現了家訓家規上牆,並經常性開展活動。

  在柳家村小組旁邊的鄧家村小組,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的鄧家圍屋保存至今,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依托圍屋,湖澤鎮成立了“湖澤鎮愛家鄉教育基地”,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讓他們了解鄧氏家族歷史,接受良好家訓家風熏陶。

  “家訓家規進祠堂,是一本生動的傳統美德教材。通過這種教育,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勤奮上進、崇文尚德、愛國愛家等優秀品格。”易江雅說。(胡光華)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