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禮陂鎮岔路口村徐坊組黃義發、黃巧芸、黃幼林三戶貧困戶,告別多年的地質災害點,搬進了新住所,期盼多年的新居夢終於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幫助,他們摘掉了“窮帽子”,走上致富路。兩年多來,這三戶人家有一戶在外省種植蔬菜,兩戶家庭成員在附近扶貧車間務工……人均收入2019年達到8700元,“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如今,在崇仁縣,全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和這三戶人家一樣,不僅搬進了新家,還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搬遷居所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在奮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工作中,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多措並舉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讓易地搬遷扶貧成為搬遷群眾挪窮窩、斬窮根、奔小康的一步“決勝棋”。縣扶貧辦、農商行、各鄉鎮通過走村入戶、調查摸底等方式收集群眾務工意願,摸清搬遷群眾就業能力、就業需求,為搬遷安置點貧困群眾量身提供崗位,引導易地搬遷戶成年家庭成員到沿海發達地區進廠就業、在大中城市郊區租地種植蔬菜。積極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做好落戶縣工業園區和各鄉鎮內企業、扶貧車間的后續用工對接,優先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結合搬遷點地理特色、結合搬遷群眾培訓需求、縣外勞務輸出需求等開展實用型勞動技能培訓,在培訓項目中結合勞動力特點、農村現狀和當前就業情況,強化技能培訓,增強搬遷群眾增收能力。對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提供農商銀行小額創業扶貧貸款,解決其啟動資金難題。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以產業帶動就業,同時通過扶貧車間、新型農業產業園建設、村集體產業發展建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代養代種創造就業崗位。對有勞動力但“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搬遷貧困家庭、搬遷就業困難戶以政策幫扶安置就業,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開發公益性崗位,在全縣各行政村,扶貧產業基地、扶貧車間。開設了護路員、生態護林員、保潔員、圖書管理員、扶貧專崗以及非固定性崗位等公益性崗位合計 455個,多渠道開發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幫扶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郭圩鄉程家村山背組貧困戶張愛明,兩年前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后離縣城也近了,目前在崇仁縣城勝利路商貿中心菜市場內“胖子鹵菜店”幫人賣鹵菜,女兒也在蛋糕店做店員。三山鄉廟下村貧困戶羅愛民通過學習技能,在寧波市從事大理石裝修,平均月收入提高到6000元。(劉愛新、吳憲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