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山重水留鄉愁 特色小鎮譜新篇

——上栗縣楊岐鄉(墾殖場)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2020年08月26日11:41  來源:江西日報
 

是山水的鐘靈毓秀,是文化的熏陶浸染,走進楊岐,俯仰之間,皆能感受到這個山區小鎮的空靈與張力。

楊岐鄉(墾殖場)地處上栗縣中部,總面積約85.8平方公裡,轄16個行政村(社區)和雞冠林場、楊岐林場,人口3.6萬。境內楊岐山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和禪宗文化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有楊岐普通寺和孽龍洞等風景區。

近年來,楊岐鄉(墾殖場)在上栗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圍繞鄉(場)“12344”發展思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姿態和舍我其誰的擔當,搶抓機遇重實干,銳意進取謀新篇,成為小城鎮建設進程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轉型

初秋時節,走進楊岐禪宗文化創意產業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麗鄉村保護村。隻見保護村內,一幢幢農家小別墅、一座座亭台樓榭和湖泊山色交相輝映,水波輕漾,綠樹婆娑,好一幅水墨山水圖。

沿著主干道一直向上走,就來到了依山傍水,簡約現代而又充滿禪意的楊岐民俗文化館,這裡記錄著楊岐的歷史文化遺存、民風民俗,收藏著濃濃的鄉愁記憶。

楊岐曾以盛產優質無煙煤而聞名於贛湘,高峰時期,境內共有大小煤礦千余個。為建設生態楊岐,實現綠色發展,楊岐將境內非法小煤窯全部打擊關停到位、有証煤礦因“去產能”紛紛關停限產。但是,關停容易轉型難,產業轉型何去何從?艱難抉擇面前,適逢特色小鎮建設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楊岐如沐春風,依托楊岐山的秀美風光、楊岐禪宗祖庭的文化底蘊、楊岐革命傳統的紅色基因,在“禪”字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順勢而為提出禪意小鎮的構想,目的是打造融合“禪茶、農業、觀光旅游、設計服務、休閑度假”五位功能為一體、以“禪”文化為魂的旅游休閑小鎮。為此,楊岐積極對接楊岐山風景名勝區控制性詳規,著力打造“禪意小鎮”,引進的總投資達5億元的一方禪宗文化創意園,擦亮了“旅游鄉鎮”品牌,帶動了當地特色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

新村

整齊劃一的街道、白牆青瓦的民居、古色古香的建筑,村民們在綠道上騎行、在屋檐下拉二胡、在廣場唱花鼓戲……初次走進南源村,一定會被眼前的景象迷住,這裡是楊岐打造的一個示范村,它見証了楊岐鄉村人居品質的躍升。

楊岐緊扣新時代美麗主線,美麗鄉村遍地開花。

南源美麗鄉村設計元素以復古為主,投入資金1600余萬元,受益人數2123人,主要以基礎設施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為主,重點打造了尚儉巷、尚勤巷、尚德巷等景觀。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更加注重推進廉潔工作平台建設,達到“網”住基層“微權力”目的,有效保障基層項目資金的利用和工程建設質量,讓水井、關上等27個新農村建設點順利推進。

與此同時,一場保護行動正在楊岐鄉村上演。

太坪、水井、黃沖等村山塘水溝河道維修維護全面加強,植樹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力度持續加強,“四拆四清”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有效推動了鄉村環境綠化美化亮化。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國家森林中,該鄉(場)楊岐村因鄉村自然風貌保存完好,鄉土田園特色突出,涉林產業發展良好,人居環境整潔,保護管理有效,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造血”

在楊岐關下村,春耕時節種下的50余畝百香果已經結下累累碩果。關下村是我省“十三五”貧困村,產業基礎十分薄弱,曾是楊岐脫貧攻堅主戰地之一,如今,憑著在富硒土壤精心培育的果實,村民們紛紛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楊岐以“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能增收”為總體目標,以黨建為引領,採取黨員示范帶動,“產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方式,解決貧困戶長效增收的問題,通過引入、扶持產業,並與貧困農民、新型經營主體等建立較好的合作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預計承銷收入每畝3000元左右,不僅將壯大村級集體收入,每年還將給貧困戶分紅1000元,這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蓬勃發展,能夠為讓貧困戶脫貧持續造血。

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楊岐大力推進精准扶貧“十一大扶貧工程”建設,2019年引導扶持發展養殖戶144戶,舉辦就業扶貧招聘會3場,設立扶貧專崗41個﹔突出抓好關下百香果種植、黃沖泥鰍養殖、橘子種植、新壩油茶種植、太坪葡萄種植等眾多扶貧產業項目,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

楊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扶持一批農業產業,使之與農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相適應,達到帶動就業和促進鄉村旅游的目的。煙竹塘種養合作社、關下百香果等特色種植業在2019年迎來大豐收,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獲得感、幸福感指數提升明顯。

鄉風

在石源村,村民李芝生的60壽宴既不請客也不擺酒。他算了一筆賬:“按照老傳統,至少也要擺十幾桌,怎麼都得花2萬元。現在遵守村規民約,弘揚新風,就自家兒女一起熱鬧吃一頓,隻花了不到600元。”村民觀念的更新,源自鄉風文明建設。如今越來越多的“石源村”倡文明鄉風,強治理機制,風氣變了,風貌新了,聚齊了人心,聚旺了人氣,在和諧的氛圍裡鄉村生活變得更美好。

楊岐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推進,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欄、倡議書等形式,深入廣泛宣傳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反對大操大辦的理念,特別在疫情期間,通過村村落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一平台,發動志願者開展對紅白喜事的勸導,鄉風文明鋪遍楊岐的每一寸土地。加大先進典型和反面案例的宣傳力度,通過“最美楊岐人”評選、屋場貼心會、黨員大會等積極宣傳村規民約,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移風易俗工作氛圍,提高群眾的滿意率、知曉率、支持率。

與此同時,楊岐結合治安巡防實際,融入基層網格化管理,分片分區進行治安巡防。完善治安巡防隊和義務治安巡防隊組織及制度,從原有的98個網格細化到240個,新增三級網格員254人。對治安巡防人員定期培訓,專職巡防隊與派出所聯合,每日定時定片對全鄉(場)巡防。通過開展治安巡邏,震懾、發現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了公共財產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公眾安全感指數明顯提高,楊岐安子全社區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社區。

活力

財稅經濟穩步提升。2019年實現財政收入1.32億元,同比增長3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7億元,同比增長11.6%﹔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21.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億元,同比增長8.3%﹔農民人均收入達15133元。

集鎮改造彰顯特色。投入680余萬元對南源新街與老街進行集中提質改造,建成功能設施完備的高標准集鎮,煥發集鎮新活力﹔持續推進總投資為5億元的禪意特色小鎮建設,打造徽派建筑風格集鎮和古色古韻商業街。

項目建設扎實推進。319國道卯田至關下段和楊宣公路沿線景觀提升改造、楊岐后山公路改造、上栗(卯田)水廠、污水管網、楊岐普通寺三期征拆以及安子全社區管理創新示范點,保護村返鄉創業示范點,南源美麗鄉村、新壩村生態修復示范點等一批重點工程陸續完成建設,真正惠及於民。

招商引資持續發力。瞄准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產業,近兩年引進工業項目8個,資金32億元,其中總投資22億元的聯錦成5G通信電源電子科技園是今年疫情期間上栗縣引進的首個重大產業項目。

農旅產業初見雛形。煙竹塘種養、康佑果業、三木農業、天佑果園、春雷竹筍等一批農業企業及30余家大小農業專業合作社實現穩步發展,帶動就業和鄉村旅游作用充分發揮。受旅游景區人氣帶動,楊岐吸引著一波又一波游客,來這裡享受農家採摘、鄉村文娛的悠閑時光。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楊岐鄉(墾殖場)將以更加堅定的信仰追求,更加強烈的責任擔當,更加真摯的為民情懷,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全力譜寫楊岐新的篇章。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