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資源,持續加力“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民宿”“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把旅游產業打造成城鄉居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工程和民生工程——

小康路上,旅游“+”力

2020年08月26日06:58  來源:江西日報
 

撫州市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資源,持續加力“旅游+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民宿”“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把旅游產業打造成城鄉居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工程和民生工程——

小康路上,旅游“+”力

進入8月,撫州市旅游持續升溫,旅游收入持續攀升。從城市到鄉村,各種文化游、生態游、工業游、康養游、研學游……火爆上演。應對旅游熱,撫州各景區景點紛紛增加臨時務工人員,而搭上旅游升溫快車的吃住娛購等行業,也全面迎來復蘇黃金期。

記者注意到,已在當地深耕的“景區景點帶農戶”“旅游企業帶農戶”“合作帶農戶”等扶貧模式,結下了豐碩果實。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413.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6.5億元,城鄉群眾特別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中獲益頗豐。

活躍的旅游市場,成為城鄉居民務工增收的主戰場,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強動力

似久旱逢甘霖,持續升溫的旅游市場疊加跨省團隊游的恢復,給在旅游景區及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帶來滿滿的幸福。記者在通往資溪大覺山景區旅游公路旁的大覺山村南源村小組看到,一家名叫帥帥農庄的餐館,食客進出不斷,店主人忙得不亦樂乎。店主人李香花高興地說:“旅游人氣旺了,農庄的客人也跟著多起來,生意最好時一天營業額有近4000元。之前幾個月,因疫情防控沒有客人來,愁得人心裡發慌。”李香花的兒子多年前在一次外出務工中意外摔傷致高位截癱,全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3年前,她家利用當地政府給予的3萬元獎勵和10萬元無息貸款搞起農家樂,后又做起了民宿。大覺山景區源源不斷的游客給這個家帶來了財富,李香花還清了因兒子治病等花費的數十萬元債務,順利脫貧。向著小康生活奔跑的路上,笑容又洋溢在這一家人的臉上。

資溪縣是我省的東大門,毗鄰福建。這些年,資溪把旅游產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和增加百姓就業及收入的強引擎,先后建成大覺山國家5A級景區、真相鄉村風光帶國家4A級景區等一批在省內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風景名勝區。通過發展旅游及相關產業,資溪為當地群眾創造3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近萬名群眾脫貧致富。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跨省團隊旅游恢復,撫州市迅速行動,市縣(區)兩級相繼出台激活旅游市場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獎補政策措施,並在7月27日至29日組織有關部門及重點旅游景區和旅行社赴福州、莆田、三明等地,連續舉辦3場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引客入境,拓展省外旅游客源市場。

撫州市多措並舉,加快旅游復工復產。指導旅游企業和從業者用好稅費減免、金融貸款、融資擔保等政策﹔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線路﹔與電商平台合作,開設網上店鋪、代銷點,拓展鄉村物流布點,便利游客鄉村購物﹔通過市、縣(區)和鄉(鎮)三級聯動,啟動鄉村旅游引流計劃,以期盡早盡快恢復旅游正常秩序,解決一些困難群眾的就業和生計問題。

著眼可持續和長遠發展,近年來,撫州市以活躍旅游市場為抓手,對數量佔一半多、營業收入佔三分之一的國有投資景區及產權主體實施改革。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全市實現所有縣(區)都有4A級景區和4A級鄉村旅游點,21家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市場化率由2017年的38.89%提升至目前的88.89%。

打出“引才、引客、引流”組合拳,引來旅游市場“活水”。與攜程、中國動漫合作,聯合中國動漫培養文化創意人才,攜手攜程開拓旅游市場﹔與福建三明、南平簽訂旅游合作協議﹔與閩粵贛鄂24市簽訂旅游營銷合作協議﹔推動非遺文化、演藝、文創產品進景區﹔緊盯重點客源省,實行線上線下雙營銷﹔加大獎補力度,吸引專列、大巴等旅游團隊入撫。

輔以各種旅游節慶活動,為活躍旅游市場“添薪加火”。辦好湯顯祖戲劇節、廣昌國際蓮花旅游文化節、資溪大覺山國際漂流文化節、南豐蜜橘文化旅游節、金溪陸象山文化旅游節、崇仁麻雞文化旅游節、南城麻姑文化旅游節、宜黃譚倫紀念活動等,使之成為擴大地方知名度,吸引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以及拉動各種消費的助推器。全市形成以大覺山景區生態游,以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黎川古城、樂安流坑和金溪竹橋古村等古村古鎮游,以臨川仙蓋山景區、資溪真相鄉村、南豐橘園游、廣昌蓮花景區等鄉村游為龍頭的農旅文旅產業格局。去年來撫的滬閩浙等省巿游客增幅達20%,並推動住宿、餐飲、購物等旅游相關產業就業和消費的大幅攀升。

活化的旅游資源,不斷帶給旅游產業新的活力,助力地方拓展崗位增加百姓就業

名人文化、戲劇文化、古村落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資源,卻因保護資金缺乏而一度成為撫州的“負擔”。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造福一方百姓,撫州市從文昌裡老舊街區的華麗轉身找到了突破口。

借助“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故裡這張名片,撫州市對文昌裡街區進行改造,建成包括橫街、竹椅街、三角巷、直街、郭家灣、前進路等在內的數千米長古街,佔地總面積達980畝。活化、美化了的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甫一亮相,便以其歷史文化的厚重,吸引國內外游客,開街兩年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億多元,並獲國家4A級景區和全國最美研學游基地稱號。其社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老街區原先4000多戶棚改及危舊房住戶喜遷新居﹔新街區先后吸納演藝、文創等公司和個體商戶近百家,共500余人創業就業,輸送交通、物流、物業管理等公共服務崗位逾200個,下活了文昌裡興旅游安民生富百姓護古建的一盤大棋。

兩年前,在家鄉政府以店鋪“租3免2”等政策感召下,許彬凱來到文昌裡。他開的木雕館坐落在非遺一條街上,店內林林總總擺著1000多個木雕作品。許彬凱告訴記者,他和其他鄉賢在文昌裡經商做買賣,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更帶旺了人氣。“平時一天會有上百人來他店裡參觀購物,節假日最多時有幾千人光顧。”許彬凱是撫州木質浮雕的第五代傳人,去過浙江、福建、北京、遼寧、廣東等地開店,創作的作品多次獲獎。為騰出更多時間來傳承非遺木雕,許彬凱請了兩名員工看店,每人每月3000元工資。據介紹,文昌裡非遺一條街上,以銀器、竹編、陶瓷、絲瓜絡、紫砂壺等非遺項目開店的老板有七八個,接納了10多名當地人就業。

文昌裡的成功,一時成為撫州各地開發和培育旅游市場效仿的樣板。被稱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古建筑博物館”的金溪,先后修繕改造完成紅色革命文物和田園風光相結合的紅色田園后龔村、荷蘭創意風情大坊村、書香休閑民宿疏口村、CHCD數字遺產游墊村、天然氧吧養老胡山村等8個古村落。並較好地結合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特色產業和鄉村振興戰略,讓文物文化遺產在田園風光與青山綠水之間美起來、活起來,人氣旺起來,村民富起來。

夏秋之交,天氣熱浪逼人。早上,金溪縣秀谷鎮大坊村東頭,一棵遮天蔽日的千年古樟樹下,村裡幾名六七十歲的婦女,正圍坐在94歲的桂金花老人身邊。這其中,69歲的胡海榮是最忙的,她一邊聊著,一邊還向游客叫賣香煙和礦泉水等。胡海榮家是金溪第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脫了貧。她掰著指頭向記者說起鄉村旅游帶給她家的紅利:小賣部生意紅火﹔一個兒子在村裡當保安﹔愛人在農場做管理工﹔她自己還在種植迷迭香的合作社做季節工,一天掙150元,一年光這一項就有3000多元收入。她又笑瞇瞇地說起旅游和扶貧政策帶來的福利:小賣部免稅費,低保,老年人高齡補貼,今年底還可享受到居家養老點就餐等。

村庄變美了,百姓富裕了,大家干得更有勁了。接下來,金溪縣還將對100多個古村落,累計1.1萬多棟古建筑進行規劃修繕,讓一村一巷,乃至一磚一瓦、一窗一幾,都活起來,變成一個個富民強村的經濟因子。

活變的旅游業態,優化提升了旅游產業結構,給群眾創業就業搭建穩固的平台

夜幕降臨,文昌裡變得五彩斑斕、美輪美奐。

熙熙攘攘的橫街,酒店餐館內游人正享用著美食。徽派建筑風格設計的“錢庄”特色餐廳﹔集撫州民俗文化體驗、餐飲美食為一體的“財園”主題餐廳﹔展示橘文化、儺文化、爐文化及南豐本土美食的南豐館﹔美食、美酒、咖啡、音樂、鮮花等元素完美融合的探花禮音樂餐廳﹔還有小龍坎火鍋、石磨煎餅坊、意倫卡披薩等特色美食。吃完了去逛夜間超市,橫街的“集果軒”裡擺滿了撫州當地特產,選上一二樣稱心的打包買單﹔“文昌有禮”特色商店售賣的戲曲元素面膜、戲曲充電寶等文創產品,融入文昌裡戲曲文化的生活用品會讓你愛不釋手﹔進入京東無人超市,首家5G體驗店帶給你全新的消費體驗。累了,有夜讀文化的清吧、書吧等著你,樊登書店組織的各類讀書分享會,也許讓你有意外的心靈收獲。新增的網紅燈走廊,一處一景,處處是網紅,那是年輕人和孩子們的打卡地。而《尋夢牡丹亭》大型實景演出則是文昌裡夜游夜演的壓軸戲,演出也把街區夜間游玩和消費推向高潮。

文昌裡的夜游夜市夜演,開辟了撫州旅游的新天地,而豐富的業態,正是文昌裡街區吸引游客和市民觀光游玩的魅力所在。

農商文旅如何聯動?業態怎樣布局?在金溪縣大坊古村,記者找到了些許答案。這裡在保持古村原有建筑風貌和自然田園風光的基礎上,對有的景點嵌入或點綴流行的荷蘭文化元素﹔布局適合年輕人生活方式的燒烤區、牛排館和咖啡館﹔景區夜游開啟燈光秀、露天卡拉OK﹔兒童游樂區則幾乎是新建景區的標配。策應金溪“華夏香都”的名號,村裡在周邊種植花期長的迷迭香,既增強了古村田園風光游的魅力,又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走進村裡的“荷蘭蜂巢咖啡廳”,幾名游客正喝著咖啡或冷飲。店老板戴志強說,現在每天營業額2000元左右,周末有3000元﹔晚上夜游加上縣裡青年歌手晚會助興,營業額有五六千元。戴志強是2017年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的,之前跟著父親做五金生意,在他看來,家鄉的古村旅游業態還是蠻豐富的,且有時尚潮流感,游客平時每天有一二千人,雙休日達到五六千人。這種情景,也讓戴志強扎根家鄉的信心倍增。就在前幾天,他到周邊的兩個古村考察了一番,准備把大坊咖啡館模式復制過去。

在樂安境內51公裡長的227省道沿線,分布著增田、招攜、金竹畬族鄉3個鄉鎮37個村,其中貧困村31個,有佔全縣21%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借著精准扶貧東風,樂安大力度推進沿線鄉村旅游差異化、高標准發展。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農耕和民俗文化等資源,建民宿,搞漂流,興文旅,建成一批具有地域生態及文化特色的景區景點,形成一條農旅文旅精准融合的“生態+文化”旅游觀光帶,“旅游+扶貧”產業鏈助力沿線3個鄉鎮打贏脫貧攻堅戰。而九瀑峽風景區則堪稱當中的典范,從一期投資4000萬元的單一漂流,到二期投資1.1億元的民宿、滑草、兒童主題樂園等,再到即將動工的三期投資超億元的康養、休閑度假,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研學游等項目,一個多業態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風景區正加速形成,其將吸納近400名當地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帶動餐飲、住宿、物流等一批相關產業發展。(記者 李新科)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