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教培協同

——一所老牌高職院校轉型升級之路的啟示

2020年08月28日06:54  來源:江西日報
 

8月23日,學員在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220千伏實訓變電站進行技能考核。記者 海波攝

今年上半年,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2.2%﹔開展117期線下集中培訓班,日均培訓量達17628人次﹔推送24個線上培訓項目,在線學習人數突破139萬人次,教學滿意率99.82%﹔與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簽約並獲“微軟創新學院”和“微軟技術實踐中心”兩塊授牌,成為江西省唯一獲此授權的學院……

這是位於南昌經開區的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交出的半年報。透視這張成績單,這所今年62歲的老牌高職院校以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為契機,破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存在的“兩張皮”難題,與科技發展接軌,與市場需求結合,創新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不斷煥發新活力。

該學院深耕現代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之路,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對其他職業院校有何借鑒意義?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採訪。

啟示一: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8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學院VR仿真實訓室,教師謝小樂正帶領團隊訓練電力塔無人巡檢項目,備戰第二屆江西省高校VR課件設計與制作大賽。

2019級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生余巧珍是團隊成員之一,為了備賽,她提前結束暑假回到學校參加訓練。“借助VR設備,用親身體驗代替枯燥講解,將抽象的概念通過形象立體的模型展現,這種方式生動有趣,大家都很喜歡。”余巧珍說。

“這不僅是為了參加比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加大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的應用,創新教學形式,打造智慧實訓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動手能力。”謝小樂坦言。

職業教育擔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做強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該學院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圍繞打造電力物聯網的行業新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建設,新設置物聯網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與自動化技術等特色專業,以品牌輻射帶動作用提升辦學水平,著力培養掌握電力信息化、智能化技能的藍領工匠。該學院還將職業技能鑒定與人才培養計劃結合,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實現學歷証書與職業資格証書並重。如今,畢業生雙証書獲取率穩定在90%以上,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今年畢業於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喻政文,已於近期順利入職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有一技之長,走到哪裡都有底氣。在校期間,我掌握了電力系統分析、高壓試測技術、電氣運行、電氣設備安裝等知識,並在實訓室訓練過多次,快速適應工作沒問題。”喻政文開心地說。

啟示二:校企合作,加速教學資源與企業資源高效整合

職業教育直接面向社會生產服務一線,如何打通校企合作“雙向車道”,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共同體?

該學院多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行“教師+培訓師”機制,引教入企、引企入教,每年選拔專職教師赴生產一線實踐鍛煉,同時,從企業選派高技能專家人才、工匠、勞模到學院任職任教,實現學院與企業共建專業、共享師資。2016年至今,已有40名學院教師到供電企業挂崗鍛煉,127名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所屬市縣供電公司員工到校任教。“雙向挂崗”,激活了職業教學的“一池春水”。

“作為從事職業技能教育的教師,僅僅埋頭理論研究是不夠的。”去年在國網九江供電公司挂崗鍛煉的繼電保護及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師席小青感觸頗深:“通過在一線鍛煉,使我有機會在實踐中解決理論問題,再將實踐所得反饋給課堂。”

同一時間,國網宜春供電公司變電二次一班負責人萬樂來到學院電力工程系任教。他不僅負責編寫變壓器保護和線路保護實訓教案,還承擔了指導學生和青年教師提高實操技能的任務。“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我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並把在生產運維一線的所思所得,分享給學院的教師和學生。”萬樂高興地說。

與此同時,該學院還對接企業,面向供電企業生產一線開展“訂單教學”,安排學院學生進企業實習實訓,並建立就業企業庫。截至目前,已累計與1000余家企業建立了用人合作關系,通過高質量的培養為電力一線崗位提供人才支撐。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大二學生吳才征在學院的推薦下,在深圳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暑期實習。“實習期間,我將在學校學習的CAD技術進行實操練習的同時,找到了自身短板和下一步學習的方向,收獲非常大。”

啟示三:教培協同,推進學歷教育與社會化培訓深度融合

產業工人是否要繼續深造學習?答案是肯定的。近年來,該學院堅持教培協同理念,同時發力職前和職后教育,積極推進學歷教育和社會化培訓深度融合,實現教室和車間合一、學生和員工合一、理論和實踐合一、作業和產品合一。

“職業院校要積極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搭建好支撐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供給基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彌補企業培訓資源的不足,讓產業工人獲得技能提升和終身教育的機會,全面發展、全面成長,助力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發展。同時,通過社會化培訓摸清市場需求,提高學歷教育的質量。”該學院院長李洪明表示。

近年來,該學院創新教學與服務模式,充分挖潛實訓平台和教培資源,編制了120余項個性化培訓菜單,豐富網絡大學平台培訓課件,開發移動培訓APP微課件、微信小程序等網絡學習平台,為來自國網江西省電力系統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設計院、國家能源集團江西電力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員工提供了高質量社會化培訓。

正在學院參加社會化培訓的國網九江供電公司員工朱剛柔說:“通過在技能培訓班學習變電運維各項制度標准、設備運行規范和事故處理的流程,我提高了自身的崗位技能水平,解決了很多專業問題,對今后在一線工作十分有幫助。”

“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記者邊採訪邊思考,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職業教育也應該從追求規模增長轉向提高育人質量,從單一教學授課走向多元化職業教育,打造技能型人才的“搖籃”,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記者 宋思嘉)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