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根,1973年出生,吉安縣人,系中國書協會員、省書協理事、吉安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書法作品多次入展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展覽。
近些年中國書壇,小楷書家層出不窮。廬陵楊仁根先生便是其中成績比較突出的一位。他的小楷作品,章法講究,尤其是有他夫人馮純和畫的草虫作點綴,可謂珠聯璧合。當然,章法只是外在形式。楊仁根小楷功力深厚,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創新,已逐漸形成了既像古人、又不像具體某碑帖的獨特風貌,使作品耐看。
書入晉唐,不古也難,由楊仁根小楷觀之不無道理。說他的小楷像古人,是因為有古意,晉唐氣息濃郁﹔說不像具體某碑帖,是不像別人學文征明、王寵、金農等個性面目鮮明的小楷,一眼便能知道出處。他的小楷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一路,包括唐人智永的楷書《千字文》,以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為基調,不少點畫、筆法參入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精致而干練,也有智永筆畫的影子,寬厚而顯豐腴之韻,將“二王”和智永風格和諧融於一體,形成點畫清峻豐腴、舒展開朗,結字寬綽靈動、簡靜自然的面貌。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小楷取法晉唐,無疑路子和方向是對的。然而,當今取法晉唐能夠寫得出來、自成面目的書家並不很多。楊仁根能汲取晉唐各家之長,巧妙嫁接各家元素,形成自己獨特面目,自然是其高明之處。當然,取法宋、元、明以下的小楷並非不好,筆者只是覺得這些小楷上手容易,面貌太鮮明而容易寫俗,以后變法很難,發展路子受限。
書法入帖難,其實出帖更難。入帖的目的是出帖。筆者看來,楊仁根現階段已經出帖。但書藝無止境,相信他不會止步永遠吃老本,而是會不斷攀登書法藝術的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