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雲人家”的小康路

2020年09月16日07:45  來源:江西日報
 

近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隊來到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

坐上觀光纜車,越過一個又一個山頭,不斷往上,十多分鐘后,纜車停在海拔500多米的高處,淡淡的雲霧擦肩而過,俯瞰山下梯田疊翠鋪綠,一個沉寂多年的小山村顯露真顏,當之無愧是“梯雲人家”。

篁嶺村地處深山,缺水少田,以前是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村民紛紛外遷。依山而建的徽派古屋沒能抵擋住歲月的侵蝕,破損、倒塌的房屋不少。據當地村民說,那時村裡景色再美,也留不住年輕人的心。“年輕人一年到頭在外務工,村裡隻有長輩們留守。”村民曹敬鬆說,“我當時也出去了,真的不想回來。”

篁嶺的轉型之路還得從2009年說起,那年在婺源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婺源縣鄉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啟動篁嶺村整體搬遷工程,鼓勵村民以產權置換、搬遷安置的方式騰出舊房,搬到山下住新房。同時,在村裡復原了近300米的“天街”,街旁密布茶坊、酒肆、書場、硯庄、篾鋪等,一批有手藝、有特長的村民被請回來展示“晒秋”、制作手工藝品等。

70多歲的曹秀雲回村裡展示“晒秋”,成了“上班族”。“我這麼大年紀,還能通過‘晒秋’每月拿到2000多元工資。”曹秀雲說。

常年在外務工的曹敬鬆,被篁嶺景區聘請做起了竹編手藝人,他說:“我以前是做‘晒秋’用具的篾匠,但用具需求量小很難維持生計,現在憑借創意及設計,我做出了幾個爆款竹編產品,生活有了保障。”

當初反對產權置換的曹任來,在其他村民搬下山住進新房后,還是“堅守”在山上的老房子裡。直到2017年,曹任來看到其他村民辦起農家樂,生活越來越好,他才同意景區租下他家舊宅的二、三樓辦民宿。同時,曹任來夫妻倆還應聘在景區工作。如今,曹任來在山下新村蓋起了新屋經營農家樂,一到旅游旺季,顧客盈門,每年有3萬多元收入。(下轉第7版) (上接第1版)

2012年,村民曹加祥放棄在外的工作,返回老家加入篁嶺景區農業拓展部,從做農民種油菜開始,一步一步干到景區民俗體驗組負責人。前幾年,曹加祥將自家住宅改造成民宿,每年收入30多萬元。在家這些年,他還端起了相機,用心用情為家鄉拍出許多美圖,成為當地有名的“農民攝影師”。

“篁嶺村這種產權置換、搬遷安置模式減貧帶富的效果十分明顯。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從旅游開發前的3500元提高到4萬元﹔戶均年收入從1.5萬元提升為13萬元。”江西婺源篁嶺景區董事長吳向陽說。

暮色將至,在村口回望,依山就勢的古宅裡亮起了一盞盞燈火,照亮了村民的小康路。(記者 陳化先)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