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物致知 “展”教育人

—寫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之際

2020年09月25日08:37  來源:江西日報
 

1953年,在原省科學館的基礎上,在南昌八一廣場籌建江西省博物館,並於1959年竣工﹔

1999年10月1日,江西省博物館搬遷至南昌市新洲路2號,東臨撫河、西面贛江、北依滕王閣,在2008年成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0年9月27日,坐落在贛江之濱的江西省博物館新館將正式開館,其將過往藏於一方8.6萬平方米的“贛地寶盒”中,匯集了從2萬年前的陶器到今天的抗疫見証物,珍藏著承載江西文脈的8萬余件文物,是全省唯一全面展現江西文化形象的綜合性現代化智慧場館。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西省博物館新館歷經4年建設,即將正式開館。作為我們共有的“文化客廳”,我們共享的“歷史空間”,江西省博物館連接古今,觀照當下,將成為展示江西歷史文化的地標建筑,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傳播、文創等方面展現江西獨特的文化魅力。

新形象 高質量滿足多元文化需求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站在贛江邊,從江西省博物館新館外部看去,整個“寶盒”方正嚴謹,嵌於牆體的藍色牆面使得場館與周圍環境和諧交融。而近在咫尺的贛江、遙相呼應的滕王閣,更是為省博物館新館這一充滿現代氣息的建筑平添了些許韻味。

與其他類型的城市建筑不同,博物館建筑不僅需要展現出獨特的文化與社會屬性,更需要注重建筑與博物館功能的有機統一。因此,在新館設計之時,省博物館新館便選擇以“贛地寶盒 江西文脈”為內容主軸,以方盒(寓意為寶盒)為建筑原型進行建設。

新館共有6層,建筑面積達8.6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從而可以滿足現代博物館的發展要求,成為以打造具有江西文化特色、高質量滿足觀眾需求、具備高水平科研文保能力、提供智慧化創新服務的現代化綜合性展館。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雄州霧列、俊採星馳”之美譽,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因此,作為江西歷史的縮影,江西省博物館匯集了我省各地發現的珍貴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精品。

據了解,省博物館館藏超過8萬余件,種類豐富,以青銅、陶瓷類文物最具特色,可謂業內翹楚。其中,那些為大眾所熟知的珍貴文物,如雙面神人青銅頭像、國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元代青花釉裡紅樓閣式谷倉、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銀器等,都能在省博物館中一睹其風採。

為了更好地展現江西大歷史格局和文化特色,省博物館特別確立了“8+3”展陳體系,由8個常設展覽(含江西古代歷史文化展、江西革命史陳列2個基本陳列,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當代景德鎮陶瓷藝術名家贈品展、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新干大洋洲商代遺存展、江西名人展、自然生態展6個專題展覽)和3個臨時展廳構成,可以高質量滿足新時代公眾的多元需求。

伴隨著此次新館的開放,省博物館將首先為觀眾呈現4個常設展覽,分別是“物華天寶 人杰地靈——江西古代文明陳列”“紅色搖籃——江西革命史陳列”“萬年窯火 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物華新詩——贛鄱非遺展”。

對於3個臨時展廳的使用,省博物館負責人介紹,一樓臨時展廳為國際臨時展廳,總體定位為綜合類展廳,廳內設施按照國際標准配置,可滿足國際展覽所需的各項條件﹔三樓臨時展廳為藝術類臨時展廳,展廳周圍不設置邊櫃,避免油畫、雕塑等文物展示受限﹔四樓臨時展廳則為書畫類臨時展廳,約1100平方米,以滿足書畫展覽的多種需求。

在未來,三個臨時展廳都將不斷輪換各類主題的展覽,既包括本館的原創展覽,也包括一些契合社會熱點或與重大節假日相關的專題展覽,還包括一些交流展、與國內外博物館合作的主題類展覽等。

此外,作為全國首家提出征集抗疫見証物的省級博物館,省博物館在征集過程中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包括省紅十字會、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和單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鄒德鳳,以及省內社區和學校等,共收到了捐贈的各類見証物3000多件。省博物館也將從中選擇最能反映這段時代記憶的展品,並在開館當日推出“同心·你我——江西省博物館征集抗疫見証物特展”。

新方法 創新展陳手段,講活江西歷史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榮獲中國博物館展覽界最高獎項——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榮獲“全省博物館(2014-2017年度)陳列展覽精品獎”﹔“百件革命文物說江西”宣傳推廣活動榮獲“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在全國博物館中首創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抗疫見証物,在線推出“文物抗疫守則”“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等內容,被評為“中華文物全媒體精品(新媒體)推介”優秀案例……近年來,省博物館不斷活化利用館藏優勢,對策展模式進行改革,組織策劃了大量展示江西本土特色文化、講活江西歷史的優秀展覽,在江西甚至全國多次獲獎。

“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是省博物館立足館藏特色精心打造的原創展覽,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講述文物背后“王妃”的故事﹔同時吸收時下研究,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動態直觀呈現給公眾,拉近展覽與公眾的距離。

“這是一個有故事、有溫度的女性主題展覽,突破以往明代藩王文物精品展宏大敘事的傳統模式,以‘王妃的首飾’這一具有公眾號召力的主題為切入點,透過‘小’視角窺見‘大’飾界,解讀首飾,詮釋美好,再現王妃風華,展示時代風尚。”省博物館負責人說,“立足女性視角策劃展覽,這在江西還是首次。無論是策展創意還是展陳方式,均得到參觀者的認同,整個展期共接待觀眾46萬人次。”

用心挖掘特色館藏文物內涵,拓展、延伸精細化的展教服務。“飾代風華”可以說不僅僅是一次成功的展覽,更應該是一種可持續深入的策展模式。

當然,創新不僅僅止於此。在省博物館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該負責人,對省博物館如何呈現出更創新、更開放的面貌有著深層次的思考,並帶領年輕的團隊將這種思考付諸實踐。“百件革命文物說江西”宣傳推廣活動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動案例。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這裡留下了許多革命歷史遺跡,諸多見証崢嶸歲月的珍貴史跡物証是全省各個博物館的特色館藏。如何整合江西紅色館藏,講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

省博物館團隊給出的方案是: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內容形式,選取全省一百件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以“互聯網+革命文物”的方式講述這片紅土地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追溯中國共產黨領導江西人民的革命斗爭史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整合紅色館藏資源,頭一件大事就是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由省博物館倡議,江西文博界共同發起的江西省博物館聯盟正式成立。聯盟至今已有58家文博單位加入,致力於全省博物館在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等領域開展廣泛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聯盟的成立,提供了合作與交流機制保障。隨后,省博物館綜合運用豐富圖文、音頻、視頻、文物環拍、三維文物體驗等多種創新形式,讓文物和故事可看可聽可互動。推廣傳播上,在內容打造的第一階段省博物館以線上傳播為主體,以每周一期的頻率在省文旅廳及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平台有節奏地推送線上故事導讀﹔同時,聯合電視台拍攝“守初心 擔使命——百件革命文物說江西”系列視頻節目,立體、多角度闡釋紅色文化。

“互聯網+革命文物”,為革命傳統教育注入新時代內涵,讓紅色文化宣傳更為立體。參觀市民評價道:“深切感受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說,有史可講,有跡可循’,做到讓革命文物活起來,傳播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這就是真正的‘藏物致知,展教育人’!”

“心”服務

用心做好博物館專業服務

好消息一個個傳來!省博物館新館建成后的第一個“5·18國際博物館日”,獲得全省博物館融合示范單位,榮膺“2020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新館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省博物館從創新辦館理念、建成全新場館,創新典藏路徑、豐富特色展品,創新合作機制、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凝創新之力、融思想之合,推動新館高標准建設。其中,創新宣傳方式、融合媒體傳播,創新志願服務、深化公眾參與等博物館服務領域也被納入其中,被視為省博物館往多元化、智慧化、人性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手段。基於這一認識,省博物館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公眾服務和社會教育領域的探索。

以“公眾至上”為理念,提升博物館服務觀眾的水平。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始終是省博物館立館關鍵,為此,省博物館打造了智慧預約、無障礙服務、休閑綜合體博立方、文創集聚地天工坊等一系列人性化的設施與服務,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

在實際體驗中,參觀者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各種工作時段即可前來參觀,錄入個人相關信息后可實現人臉識別輕鬆出入﹔館內設有綠色通道、母嬰室、咨詢台、手語和語音講解、盲文導覽,為有需要幫助的觀眾提供方便﹔在博立方,“四綠一紅”的江西茗茶,帶有博物館IP的蛋糕、甜點,供人品鑒﹔在天工坊,擺放著以省博物館特色館藏珍品為創作原型的文創產品,隻需用手機掃碼,人們就可以將心儀的文創產品帶回家。

“社教工作要做出品牌、做出特色。”珍貴文物隻有被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才能實現其更大的社會價值。為此,省博物館重點圍繞江西的陶瓷文化、青銅文化、書院文化,打造出一系列具有江西文化特色的“第二課堂”,可謂下足了功夫。

此外,省博物館正著力打造《穿越萬年看江西》品牌社教活動,通過“講解+體驗”的方式,以不同年齡段觀眾的特征為基礎,設計開發相應課程,帶領觀眾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直觀地了解先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同時,省博物館積極與學校展開合作,堅持“將課程帶入學校,將學生帶入博物館”,開發並完善館校合作課程,形成區域性、長期性館校合作機制,開展館內長期的、系統性的、具有江西文化特色的宣傳教育活動。

創新志願服務,加強新媒體傳播。通過送展下基層、文博進校園,省博物館為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博物館志願服務提供了模式借鑒,走出了志願服務新路徑。省博物館籌展志願者團隊是全國首個深度參與展覽策劃的志願者團隊,深度挖掘展覽內涵外延,為博物館多元化公眾服務提供了更多可能。

省博物館以新媒體為驅動,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媒體傳播。2019年,省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志願者在行動”“百縣百物說江西”“江小博文創記”“全民征集——我和博物館不得不說的故事”等系列專題。官方微博“帶著微博悅江西”“博物館裡有動物”“飾代風華”等特色話題持續輸出,熱點話題迅速跟進。省博物館數次入圍政務微博文化榜TOP10,喜獲“文化品牌創新獎”,榮獲“全國十大博物館官微”“文博十大創新力官微”“江西省十佳微博”,進一步提升了省博物館傳播力、互動力、認同度,其全方位、多角度、多平台、多終端,線上線下聯合傳播好江西文化,講好江西故事,獲得各方好評。

呈文史之芳華,集盛世之華章。省博物館新館就在這裡,與你相會!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