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出生的王紅燕,是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田畔村的村民。2011年,王紅燕的丈夫在一場意外塌方事故中去世,留下了4個年幼的孩子。從此她一個人挑起了照顧婆婆、撫養孩子的重擔。但是,王紅燕沒有“等靠要”,而是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通過發展水泥涵管產業脫了貧,在當地傳為佳話。
2014年,王紅燕被列為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幫扶干部結合她的家庭情況,幫助她落實低保、產業幫扶、公益性崗位等政策,這讓王紅燕重樹生活的信心。
當地政府還幫助她申請了5萬元的免息貸款,王紅燕得以把丈夫留下來的水泥涵管生意繼續做起來。做水泥涵管,是重活、粗活。一個水泥涵管至少有100公斤重,一般的男人干起來都費勁,但她咬牙默默堅持著。每天一大早,她就起來拉砂石、水泥,筑胚模、脫胚模。忙碌一天,多的時候可以做7個水泥涵管,一年能有2萬余元收入。
母親的努力、辛苦,4個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經常主動幫媽媽干活,全家人勁往一處使。2015年,王紅燕家便順利摘掉了貧困戶帽子。
如今,王紅燕的水泥涵管生意蒸蒸日上,大女兒參加了工作,還有兩個女兒上著初中,小兒子正上小學,家裡的日子越過越好。王紅燕感慨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干部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們這麼多幫助。相信我們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記者 楊繼紅 攝影報道 通訊員 李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