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家鄉的情結在裡面。”
9月30日,國慶中秋雙節前夕,陳紅球正搭乘高鐵,一路疾馳,歸心似箭。
對家鄉的眷戀,在4年多以前,促使陳紅球做出了回江西蓮花創業的決定。
當時,他已經在深圳從事空氣壓縮機行業二十余年,先后創立了多家公司。2016年上半年,蓮花縣到廣東中山市舉辦招商引資推介會,陳紅球在現場拍胸脯:“如果家鄉真心想做點事,我就回蓮花辦廠,再拉動一下,做一個空壓機產業群,在蓮花形成一個產業閉環,一年產值就能達到100億元。”
一句話,促成了回鄉創業的佳話,也為當地產業扶貧、精准扶貧提供了新生力量。
紅海力集團空壓機產品裝車待發 紅海力集團供圖
產業扶貧 生機勃勃
蓮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多年來,蓮花縣持之以恆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引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實,於去年4月順利脫貧退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0277戶39969人,已脫貧9884戶39227人,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以下。
在這其中,產業扶貧功勞不小。
眾所周知,產業能給一個地方帶來持續“造血”的功能,形成長效脫貧效應。對貧困戶來說,最直接的幫扶就是解決了就業問題。
而陳紅球返鄉創建紅海力公司,更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帶動了更多的在外蓮花籍企業家回來創業。
“我們可以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紅球感慨地說道,“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怎麼能不激動!”
在陳紅球和紅海力的帶動下,蓮花縣產業集群越發上了規模。同時,當地全力打造就業扶貧車間,對每吸納1名務工6個月以上農村貧困勞動力的扶貧車間,每年給予1000元獎補。目前全縣建設扶貧車間155家,吸納1246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對有能力創業的貧困人員,積極探索建立扶貧貸款發放模式、反擔保創業貸款發放模式,為自主創業的貧困人員每人發放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全縣貧困勞動力1.19萬人,已有1.17萬人就業。
於是,行走在蓮花縣,你可以看見這樣的景象。田野裡,庄稼長勢喜人﹔山坡上,經濟作物一片碧綠﹔扶貧車間裡,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整個鄉村生機勃勃,充滿了振興的精氣神。
陳紅球為當地產業扶貧、精准扶貧積極作為,共資助8名貧困學生,資助金額約10萬元。為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106個……
近年來,陳紅球先后獲得市、縣“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突出貢獻優秀個人獎、江西省優秀經理獎、江西省優秀企業家2019年萍鄉十大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回饋家鄉 前景無限好
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鎮扶貧車間 劉雨晴攝
蓮花是紅色的。在革命戰爭年代,蓮花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之一,是湘東南特委、蘇維埃政府和湘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毛澤東在這裡決策,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甘祖昌、龔全珍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
據了解,陳紅球的祖父、祖母曾與甘祖昌將軍一同參加革命斗爭,參與組建了蓮花縣第一個黨小組。
紅色基因融匯於陳紅球的血脈中,為他的人生注入了不一樣的活動。
“我是聽著紅軍故事長大的,印象非常深刻。”陳紅球說,“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為別人做有益的事,是非常有意義的。”
除此之外,紅色基因帶給陳紅球的,還有敢闖敢干的拼搏精神。
“公司剛剛成立時,一共8個人,我和2個合伙人,加上5個員工。后來,隻剩下1個員工。”
創業艱難,陳紅球牢牢頂住了壓力。他介紹,公司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黨支部,“我們相信,在蓮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黨的力量和企業文化相結合,一定打出一片天地。”
事在人為,持續的努力,加上蓮花縣的推動,紅海力公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脫貧攻堅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產業發展,提供就業讓百姓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為此,蓮花縣以加快發展空壓機、電子信息、特種材料等主導產業為重點,引進江西風石、卡帕氣體等空壓機企業,著力打造空壓機產業集群﹔引進絲路科技、華蓮欣電子等電子信息企業,著力打造電子信息科技產業集群,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致富。
借勢借力,自我進取,到目前,紅海力公司已經發展到數百人的規模,帶動整個蓮花縣接近2000名從業人員涉足空壓機行業。
把握住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的關系,在陳紅球看來,空壓機在蓮花的發展前景光明,大有可為。
“我們生活一個電氣時代,除了電就是氣,應用無所不在。”陳紅球拿高鐵上的物品舉起了例子,“比如我正在坐的高鐵,它開關門、輪胎的運轉,車廂內的電燈、電視,都要應用到電和氣的驅動,而空氣壓縮機就是動力系統。”
他信心滿滿地介紹,空壓機的市場是萬億級別的。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空壓機的需求量勢 必越來越大。如果在蓮花縣,把空壓機的產業鏈做起來,按萬億的級別算,佔有1%就是100個億,2%就是200個億……空壓機產業的發展,對蓮花的經濟和民生來說,是一個了不得的事情。
事實上,紅海力公司於2016年12月8日簽約落地蓮花,12月20日入駐標准化廠房﹔2017年1月6月成功在江西股權交易中心完成挂牌與登記托管,2月28日第一條生產線調試完成,鈑金線開始生產﹔3月12日第一台空氣壓縮機正式生產下線……短短3個月時間,公司便在園區內“落地開花”,創造了“蓮花速度”。到2019年,公司產量約30000台,產值3.6億,交稅約1000萬元。
如今,通過不斷的努力,積極的進取,蓮花縣空氣壓縮機產業已蜚聲海內外。陳紅球說:“到目前為止,在中國,乃至在世界說起空壓機,都會提及蓮花。”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蓮花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脫貧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陳紅球坐在回家的高鐵上,歸心似箭。企業家以產業回饋家鄉,帶動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故事還在繼續,前途無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