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重現 華美祥瑞

——元青花鳳首扁壺賞析

2020年10月09日15:08  來源:江西日報
 

在首都博物館裡有一件鎮館之寶,那就是元代時期在景德鎮燒制的青花鳳首扁壺。中國郵政早在1973年11月20日就其為圖案發行了郵票。

該壺壺體扁圓,高18.7厘米,底徑4.5厘米,口徑4厘米,造型優美,紋飾生動,釉色瑩潤。然而,這件精美絕倫的青花瓷出土時曾經是一堆碎片。1970年10月,為配合北京的城市改造,對元大都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時,在元代居民遺址的一個地窖裡發現了一堆碎瓷片。考古人員把搜集來的碎片小心粘對,最終拼接出青花瓷和青白釉瓷器10多件,個個堪稱國寶,其中青花鳳首扁壺造型最為特殊、極具魅力。當年出土時,青花鳳首扁壺的碎片大如手掌,小如黃豆,共有48塊之多。經文物修復人員細心拼合和簡單修復后,最終48塊碎片各歸原位,碎片變成了國寶。

壺的設計制作極為巧妙。工匠把壺嘴設計成鳥喙的造型,鳳鳥的喙是張開的,而喙的尖部是合攏的,這樣就形成兩個出水孔,如果將水倒得輕緩,壺中的液體會形成一股流出,如用力加大,液體就會分成兩股流出,構思可謂獨具匠心。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開始大量燒制,所燒瓷器有兩類:一類用於外銷國外市場,其器型高大,紋飾繁密,如大盤、大罐、梅瓶等,多發現於西亞地區,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另一類器形小巧,紋飾細疏,為元代宮廷及貴族使用或行銷國內,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多為此類。

由於技術條件所限,扁壺當時修復得還不是那麼精細,粘接后的扁壺全身殘缺孔洞達17處。2003年,我國著名古陶瓷修復專家蔣道銀受首都博物館之托,對鳳首扁壺重新進行修復,歷經一年多,該壺不僅重獲完整之身,而且殘缺的青花紋飾也一一重現。

青花鳳首扁壺以高昂鳳首作壺嘴,鳳尾設計成造型優美的壺柄,壺身兩側繪有鳳翅,鳳鳥的羽毛長而飄洒。壺體下部則裝飾朵朵盛開的蓮花,雍容華貴的鳳凰猶如翱翔於群花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鳳穿花”的構圖表現得意趣盎然,營造出華美而祥瑞的意境。在補畫的紋飾中,甚至連元青花特點之一的黑鏽斑(使用青花顏料蘇麻泥青所形成)也得到完美再現,這件青花鳳首扁壺終於重現其原有的神韻,宛若新生。(曉風)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