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重托 不負時代

——江西“最美扶貧干部”掠影

2020年10月17日07:52  來源:江西日報
 

  收官之年不鬆懈,慎終如始戰正酣。

  在第七個“10·17”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從全省推薦的145名候選人中遴選出53名江西“最美扶貧干部”。

  從“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到“走田埂、爬陡坡”,他們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謀實招,用不負重托不負時代的情懷,用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用苦樂自知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這樣一批脫貧攻堅“老兵”,他們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任期到時,選擇留任。

  2016年初,陳衛東擔任鉛山縣稼軒鄉岩前村第一書記。她與村民一起修公路、改危房、修水渠、建新村,探索產業脫貧之路,使岩前村從一個貧困村變身省5A級鄉村旅游點,村民把她當家人。她動情地說:“第一書記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要盡我所能做好扶貧工作,貧困村不脫貧我就不離開。”

  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雷鳴擔任吉安市吉州區樟山鎮官垅村第一書記。此后,組織又派他前往樟山鎮牢石村擔任第一書記,2018年任期滿了,但他選擇了留任。牢石村上牢石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戴棟孚因兒子去世,兒媳無勞動能力,兩位老人撫養兩個孫女艱難度日。雷鳴跑前忙后,成了戴棟孚的貼心人,戴棟孚感激地說:“他就像是我兒子一樣。”

  2016年12月,德安縣塘山鄉石源村第一書記劉繼紅入村3個月,無數次進村入戶,行走在田間地頭、山下湖邊,磨破了6雙鞋﹔4年來,他為村裡完成了道路、水利、亮化、危房改造等,還發展了光伏電站、中藥材種植、茶葉種植等項目,村裡舊貌換新顏。他的運動步數一直位列微信朋友圈首位,因而被村民和同事們稱為“運動達人”。

  選擇留任的還有吉安縣橫江鎮良枧村第一書記羅帥民、鷹潭市余江區平定鄉洪橋村第一書記熊革進、吉水縣八都鎮東坊村第一書記劉旸瑒……

  始終關注脫貧實效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我省駐村扶貧干部在宣講扶貧政策、整合扶貧資源、分配扶貧資金、推動扶貧項目落實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2017年,安義縣石鼻鎮果田村退出貧困村后,果田村第一書記王明君為防止果田村返貧,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果田村成立了村集體獨資控股的“南昌市果田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60萬元租賃水面1800畝,發展小龍蝦和漁業養殖﹔引進投資商發展大棚蔬菜和蓮藕等千畝種植基地﹔引進浙商打造300畝葡萄園種植基地。

  蓮花縣神泉鄉神泉村是典型的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5畝,林地總面積達1.7萬畝。神泉村第一書記張春才爭取資金建立蓮花縣神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荒地荒山150畝,種植蜜梨、蜜柚,2018年以來銷售收入4萬余元﹔同時,神泉村還成立了蓮花縣神泉開元種養專業合作社,帶動2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麻雞,每戶年增收近萬元。神泉村集體經濟從2016年之前的零收入到2019年的20多萬元。

  2018年擔任井岡山市拿山鎮溝邊村第一書記的張鑫彧,將有發展意願的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入股紅心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並選擇有較強責任心的貧困戶湯俊峰學習技術並管理果園,僅2019年溝邊村的紅心獼猴桃產量達2.5萬余公斤。如今溝邊村還擁有光伏產業、蔬菜產業、土地出租等經濟支柱,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1.5萬元。

  如今,一批曾經的貧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村,贛州市南康區赤土畬族鄉杏花村的南酸棗糕、崇仁縣許坊鄉諳源村的麻雞等成為當地的致富產業。

  建強基層攻堅堡壘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就在基層,基層的攻堅堡壘尤為重要。

  尋烏縣晨光鎮高布村第一書記吉志雄從點滴入手,狠抓“兩學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一有機會就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使大家開闊了眼界、理清了思路,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得到改變,曾經軟弱渙散的村黨支部連續四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黎川縣洵口鎮皮邊村第一書記陳春情按照“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模式,破解“基層黨建三化”問題,推行“流動黨員管理”,建立“黨建+愛心扶貧超市”,實踐“酸甜苦辣”四種農作物的“黨員示范田”等,讓干部真心做事,黨員積極做事,皮邊村第一黨支部還被列為撫州市委組織部“農村基層黨建試點”單位,並被授予“撫州市傳承紅色基因示范基地”“黎川縣黨性教育示范基地”等稱號。(陳化先)

(責編:羅娜、毛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