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環繞、道路平坦、停車位整齊劃一、健身器材設施齊全……如今,繞著萍鄉市湘東區峽山口街改造后的小區走上一圈,明顯感受到當地的“蝶變”。據了解,去年以來,峽山口街8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程共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明顯改善,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升。
“換新裝”顏值大增
“社區環境大變樣,住得心裡很舒暢。”看著一年來身邊環境發生的變化,家住團和社區80多歲的昌大爺心情格外愉悅。“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有幸見証了社區改造后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飄香的桂花樹下,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石桌和石凳,由於地勢開闊、樹蔭茂盛,這些休閑的好地方成了小區鄰裡的集聚點。
2019年,萍鄉市出台《萍鄉市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了“一化、三修、四改、五配套”的改造內容,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去年以來,湘東區不少老舊小區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團和社區曾是老工礦小區,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該社區共有居民613戶,其中以老人居多。隨著歲月變遷,社區日益變得老舊,成了湘東區居民生活環境與需求落差明顯的區域之一。為改善社區的管理和居住環境,2018年10月,峽山口街道辦事處全面接管團和社區,逐步完善落實社區服務工作。
“我現在每天都會走出家門在社區裡散散步,累了就坐在石凳上和鄰居們嘮嘮家常,真的很舒心。以前的路坑窪不平,走起來很不方便,我一般都不太出門。”昌大爺漫步在寬闊整潔的瀝青路上,說起社區改造后的變化,十分感慨。
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斷深入,現在的團和社區衛生環境變得更整潔了、綠化更美了。“改造提升不是簡單的好看,是更注重滿足居民的內在需求。”團和社區主任鄧文益說,下一步,將會把社區裡的老舊單車棚改造成養老健身中心,讓居住在這裡的老人生活得更幸福。
“軟環境”不斷提升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昌盛社區作為改造后受益的老舊小區代表之一,居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路面修繕了、停車位規劃好了、雨污管道改造了、公共區域圈養家禽的沒有了……社區面貌實現質的飛躍。
昌盛社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基礎設施落后、私搭亂建嚴重、“野廣告”頑疾根治難等問題一直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2019年,湘東區政府把昌盛社區列入老舊小區改造示范區,全力推進其改造提升。截至目前,昌盛社區硬化路面約2.13萬平方米,改造排污網管約170米,砌筑雨棚、清理化糞池70余座,新增路燈100余盞,惠及居民908戶。
“過去臟亂差,如今潔淨美。”居民們連連夸贊社區環境變化大。居民開心的同時,更關心改造好后的社區環境如何進行長效管理、保護好改造成果。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峽山口街道辦事處探索社區管理制度和志願幫扶等相關辦法,努力在鞏固改造成果的同時,實現長效管理機制。
“學雷鋒志願服務站每天都有值班人員,方便居民反映意見的同時也讓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昌盛社區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文志芳介紹,2019年10月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后,到目前,志願者已由最初的人發展到120人,志願者每天都會自發組織開展義務打掃衛生或走家串戶宣傳創建知識。
“遇到衛生環境臟亂差、停車難等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聯系社區志願者,他們每次都會熱情周到地處理我們反映的事情。”社區居民臧玉蓮說。
峽山口街道辦事處在昌盛社區管理中遵循因地制宜、按需實施的原則,採取社區居民建立由志願者組成的自管會,協助社區帶領居民實施自治自管,實現老舊小區“有人管”“管得好”。如今,昌盛社區除了硬件設施的改善,“軟環境”也得到長效管制並不斷提升。
“社區環境變好了,但是文明創建工作永無終點。”昌盛社區主任梁冬香說,為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社區將嚴格按照街道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充分結合社區實際情況開展創建工作,著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