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三“治”經如何治出新活力

——南昌高新區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啟示

2021年08月02日08:1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過去,社區居民碰到飛線充電、廣場舞噪音、路沿石不平、樹木倒伏等問題時,常常投訴無門、求助無路。如今,這樣的難題在南昌高新區得到有效破解。

前不久,家住南昌高新區的市民余女士發現小區樓道有亂堆亂放現象,她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是吐槽幾句,而是拿起手機拍圖上報,不到半小時,堆物就被清理。和余女士一樣,不少居民發現身邊有佔道經營、井蓋丟失、路燈不亮等問題,隻要通過手機上的“隨手拍”小程序上報,很快就能得到處理。

如今,隨著群眾身邊的一件件大事小事、急事難事得到解決,該區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村)”。

南昌高新區基層社會治理有何秘訣?

“數”治:從“分頭管”到“一張網”,管理更高效

幾個月前,南昌三中高新校區周邊道路早晚高峰時段擁堵嚴重。第一時間“捕獲”這一信息的,不是社區網格員,而是該區的“智慧大腦”——市域社會治理網格化信息平台。

隻要居民通過“隨手拍”小程序上傳信息反映問題,網格化信息平台就能實時接收。由於平台頻繁接收到關於該路段擁堵的信息,工作人員立即將信息上報南昌高新區應急管理局。該局協調區城管、城建、交警大隊、學校、社區、公交公司等各方進行會商,並很快找到了擁堵的症結——學校有幾千名學生,許多學生由家長開車接送上下學﹔學校周邊有3000多戶居民、2000多輛私家車進出﹔上下學高峰,騎電動車接送孩子的家長佔據機動車道……如何破解?

經過各方探討,問題有了解決方案: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開辟潮汐車道、實施錯時放學、增加警力疏導……最后,通過綜合施策,有效分流,該路段的擁堵情況得到有效緩解。

南昌高新區在全市率先建立市域社會治理網格化信息平台,把群眾關心的問題、反映的事項進行分門別類,通過平台統一調度,交由相關職能部門解決,由此省去了不同部門間的協調環節,避免了部門間推諉扯皮,大大提高了基層管理效率。據了解,該平台自2019年10月上線以來,已累計收到各渠道上報事件6.5萬件,辦結率達99.74%。

“數”治城市,數據先行。採訪中,南昌高新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黃金文提到“數據壁壘”的問題,並建議由上級部門進行統籌,實現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共建、共享。

共治:從“一旁看”到“一起干”,治理更有力

6月10日14時34分,五星社區5號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鯉魚洲公路兩旁新栽種的樹木倒伏,嚴重影響道路交通,便通過“網格通”APP上報,信息經甄別核實后,被反饋至相關職能部門,3個多小時后,倒伏的樹木被清理完畢。

南昌高新區在4個鎮(處)、92個村(社區)、8個場區共有471名網格員,被分布在全區社會治理的“一張網”中,這些網格員變身“偵查員”“情報員”下沉一線,及時發現身邊的各種問題,及時上報和處置。

為了讓隱患盡早被發現,問題及時得到處置,讓治理更有力,該區將網格化工作納入鎮(處)、相關職能部門年度綜合績效考核,對各鎮(處)、村(社區)、區有關職能部門,以及網格長、網格員等,在信息報送、事件處置、安全隱患排查等方面,制訂了具體的考核要求。

然而,社區治理千絲萬縷,僅僅依靠這些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近兩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生問題被解決,許多居民也由原來基層治理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6月10日14時53分,有居民通過“隨手拍”小程序上傳圖片,反映艾溪湖畔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平台接收到這一信息,隨即將該事項分派給對應的網格員。20分鐘后,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回歸了原位。

據黃金文介紹,去年平台接收的問題中,由居民反映的佔5%,如今已經上升到13%,全區參與基層治理的力量日益加強。

善治:從“抓大事”到“管小事”,服務更精細

淡雅的布藝沙發、透明的落地窗、簡約的小茶幾……這不是居家的客廳,而是位於艾溪湖管理處溪湖北社區的陳小莉調解室,陳小莉同時還是該社區的黨委書記兼主任。

前不久,陳小莉剛剛調解了一起矛盾糾紛——轄區內萬科海上傳奇小區一老人將家裡的雜物堆放在樓道間,小區物業在清理樓道雜物排除安全隱患時,恰巧碰上老人不在家,結果雙方因為溝通不暢發生了糾紛。就在老人准備走司法程序解決問題時,陳小莉把老人和物業方請到了一起,經過幾個小時的安撫、勸說和耐心調解,矛盾得以化解。

陳小莉告訴記者,溪湖北社區住戶多、商鋪多、流動人口多,各種矛盾易發多發。十年來,她平均每年直接參與或組織調解的矛盾糾紛達100余起。今年初,她還獲得了“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的榮譽。

“除了陳小莉調解室,麻丘鎮有周曉金調解室,昌東鎮有楊文龍調解室……”黃金文告訴記者,一家家個人品牌調解室,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成為基層自治的重要力量。

社區工作無大事,群眾身邊無小事﹔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如今,南昌高新區在基層治理方面,有隊伍、有陣地、有機制,在“抓大事”的同時,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把服務做得更細。然而,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陳小莉告訴記者:“在社區調解矛盾,調動資源比較難,能做得下來,主要還是靠情懷和信心。”

也許,隻有賦予基層一定的自主權,並保障相應的資源供給,才能破解社區在基層治理中“小馬拉大車”的問題,更好地兜起民生大小事。(記者 鐘珊珊)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