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大余縣雲山村:古村換新顏 村民樂陶陶

2021年08月04日07:0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這是去了哪裡旅游?”日前,家住大余縣左拔鎮雲山村的鐘女士將荷塘邊游玩的視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后,引來不少好友詢問。鐘女士開心地回復大家:“哪兒也沒去,就在村裡的荷塘邊走了走。如今我們村的變化大,家門口就是景區,歡迎大家來雲山游玩。”這是雲山村借助農村宅基地改革東風,催生的喜人變化。

去年10月,大余縣被列為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推進這一改革的落實落地,該縣出台相關政策,制定制度,進一步規范宅基地使用管理。雲山村拆除了原有破舊、無保留價值的房屋,騰出土地和空間,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復墾增加耕地,發展村集體經濟。雲山逐步建設成了美麗宜居的新農村,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農民增收互促共贏的新格局。

走進雲山村,隻見一棟棟樓房整齊有序,一條條水泥路干淨整潔,村裡綠樹成蔭,碧水繞村流淌。“這幾年,經過人居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我們村的變化特別大,村民的日子過得可滋潤了。”脫貧戶曹禮明高興地對記者說。曹禮明一邊在自家白蓮田裡採摘蓮蓬,一邊如數家珍般地向記者介紹,村裡以前低矮的旱廁拆了,雜亂而建的閑置房也推平了,在空地上建起了花池、涼亭,還有健身場所﹔產業也興起來,有蓮花、鷹嘴桃、蜜蜂養殖等產業基地,村民在產業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記者了解到,雲山村建立了以村集體為載體、農民為主體的村級集體經濟運營管理模式,對村內通過宅基地改革騰出來的土地資源,科學擬定產業發展規劃,助力村民增收。“在村集體的白蓮基地務工一天能掙90元,自己認領種植了1.9畝白蓮,還有土地流轉金,一年下來收入有8000余元。”村民曹雲與記者交談時,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藍天白雲下,荷塘、圍屋、農家小院,構成一幅充滿鄉愁的田園山水畫。衣袂飄飄,一群漢服愛好者相約來到雲山村游玩。“在這裡游玩,有種身處世外桃源的感覺,這裡有山有水,更有一種讓我們不能忘懷的鄉愁。”游客楊芳說。

雲山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2014年,雲山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該村對曹氏圍屋等傳統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改造,對一批既佔土地又存安全隱患的老舊房屋進行拆除。工作開展伊始,雲山村兩委遇到不少阻力。“這是我家祖宅,不能拆。”“別人都拆了,我再考慮……”雲山村黨支部書記曹雪平介紹,面對村民們的不理解,村兩委班子並沒有氣餒,“要讓所有群眾都支持,得有個過程。”

雲山村一方面通過村內有名望的鄉賢向群眾宣傳宅基地改革帶來的好處,讓村民心裡有本明白賬﹔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讓他們帶頭騰退閑置宅基地。同時,村裡在改善村容村貌、發展產業多方面齊發力,讓群眾看到真變化,得到真實惠。

黨員干部的老宅基地拆了,有的復墾成耕地,有的變成富民產業基地,有的變身成了農家書屋和健身廣場……由此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以往持反對意見、觀望態度的村民紛紛主動要求騰退閑置宅基地。曹雪平說,目前全村騰退閑置宅基地30余畝。在此基礎上,雲山村不斷讓這些沉睡的土地“活”起來。如今,該村各村小組正利用宅基地騰退土地,持續完善路網、停車場、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並因戶制宜引導村民大力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小農旅等庭院經濟。

“得益於‘宅改’,去年脫貧戶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增收約5萬元。”曹雪平說,下一步將引進有實力的企業落戶村裡,發展休閑農業、餐飲民宿、電子商務等產業,為村民創造更多收益,也給村集體經濟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吳壽生 記者 鄒曉華)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