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美麗綻放——上猶縣推進鄉村振興走筆

初秋時節,行走在上猶縣鄉村,山水相擁的風光、郁郁蔥蔥的田園、生機勃勃的業態、通暢整潔的鄉村道路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鄉村振興圖。
美麗鄉村如何建設?近年來,該縣補短板強弱項,大力建設產業興旺之美、自然生態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諧有序之美的新時代“五美”鄉村,獲評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連續三年榮登“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生態更宜居 “一時美”轉向“持久新”
驅車來到安和鄉黃坑村,青山環繞、綠水相依,一棟棟民房錯落有致,一條條村庄道路寬敞、干淨,田野風光令人神清氣爽。
得益於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環境變得干淨整潔,“一時美”轉向“持久新”。“以前,村裡村外主要是泥巴路,下雨天出行不方便。如今,泥巴路變成水泥路,河水清澈見底。”村民劉月萍走在村道上高興地說。
圍繞打造宜居美麗鄉村,該縣堅持高標准、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機制、長效管護機制等措施,推進環境亂象整治、鄉村綜合治理,實現了農村改水改廁、房屋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農村公共區域、溝渠河流、村落庭院干淨衛生、整潔美麗、規范有序。
產業更興旺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
在梅水鄉洋田村,晶瑩剔透的葡萄挂滿枝頭,吸引眾多游客入園採摘、品嘗、觀光,樂享田園之美。
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洋田村實現傳統農業向觀光農業、旅游農業融合發展。各大葡萄園以租用農戶土地、聘請農戶務工、收購農戶農產品等方式,帶領農戶增收致富。以生態宜居為重點,該村還持續抓好人居環境改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精品農家樂、採摘園和民宿。
在上猶,生態美、產業興、生活富的村庄還有很多。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該縣建立“村‘兩委’+產業基地+種植大戶+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茶葉、油茶、富硒果蔬等農業產業,帶動種植戶和農戶增收致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目前,全縣發展油茶34萬畝、茶葉10.75萬畝,建設蔬菜基地等150多個,建成光伏電站17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超過17萬元。
鄉風更文明 村民精氣神越來越足
雙溪鄉盧陽村村民賴碧峰是一名鄉村醫生。鄰裡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40年來,他出診26萬人次,背爛24個醫藥包,騎壞6輛摩托車,出診總裡程超過40萬公裡,先后獲評“江西省優秀鄉村醫生”“贛州好人”等榮譽。
十年前,高洞村村民賴榮豪因腰椎骨折,導致下肢癱瘓。因家庭困難,他無法在醫院長期住院治療,選擇居家治療。多年來,賴碧峰每天騎行3公裡,為他打針換藥,從未收取出診費和治療費。
在盧陽村,像賴碧峰這樣的好人好事還有很多。通過村規民約,廣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意識越來越強。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該縣廣泛深入開展好人評選、道德評議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一系列鄉村文明創建工程,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讓腰包鼓起來的村民精氣神越來越足。目前,全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42個,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
一個個環境優美、產業興旺、文明和諧的村庄正在猶江大地上涌現,整潔的街道、美觀的綠化、齊全的設施……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黃傳章 鄭紅華 記者 唐 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