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望聞問切”江西中醫藥

——探尋如何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

2021年09月14日06:5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白露過后,橙黃橘綠,豐收時節讓人充滿期待。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一片火熱,南城縣萬畝中草藥種植基地滿目青翠,華潤江中藥谷無人生產車間裡機械手正忙碌著,各地醫院裡熱敏灸艾香裊裊……連日的採訪,讓記者感受到了當下江西中醫藥的強勁脈動。

江西中醫藥,風景正好。近年來,江西開始了一場以中醫藥強省為自覺追求與責任擔當的生動實踐。這其中,既有省級層面宏觀政策的密集出台,也有各地的積極響應,既有大到政府企業千億元投入的大手筆之作,也有小到農戶一畝三分地中藥材種植的小成本實踐,“大珠小珠落玉盤”,匯聚成建設中醫藥強省的磅礡力量。

引 子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中醫藥強省戰略,省政協站位江西、比較全國,圍繞促進江西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聚焦我省“十四五”加快建成中醫藥強省需要重視的六方面關鍵問題,從2020年至2021年歷時20個月深入調查研究。

調研組始終把握凝聚共識與建言資政“雙向發力”的政協視角,既著眼一分為二“怎麼看”,廓清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廣泛凝聚發展共識,又立足實事求是“怎麼辦”,堅持問題、目標、效果三個導向,集思廣益建言謀策。調研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省內省外相結合、民間探訪與高端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力求“摸得透”“研得准”“講得對”。調研報告既有橫向比較,又有縱向思考﹔既指出江西中醫藥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為江西中醫藥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既站位江西思謀江西中醫藥發展,又跳出江西服務全局戰略實施。

江西中醫藥歷史有多牛?

江西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美譽,孕育了獨特的“江西中醫藥”品牌。

說起江西中醫藥古代輝煌史,省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不假思索、如數家珍,讓人聽起來豪氣頓生——

江西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中醫藥界佔有重要地位。自漢魏以來,江西誕生了中醫名家近千人,編撰有目可查的醫籍近千部。東漢道家葛玄在樟樹閣皂山煉丹治病,開創了江西中醫藥之先河。三國時期,與張仲景、華佗並稱為“建安三神醫”的董奉,創造了“杏林佳話”。發源於撫州的旴江醫學,是中醫醫學重要流派之一。中國四大傳統炮制流派中,“樟樹幫”“建昌幫”有其二,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之說,綿延千年的“樟樹幫”“建昌幫”獨特的中藥加工炮制技藝仍歷久彌新,深刻影響著現代中醫藥發展。中醫藥著述繁多,江西歷史上有醫籍700余種,影響遠播海內外。

作為江西中醫藥的代表,樟樹藥業始於漢晉,成於唐宋,盛於明清,有“南北川廣藥材總匯”之稱,中醫藥流通輝煌史歷經1800年而不衰。江西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劉紅寧說,從“四大藥都”(江西樟樹、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河北安國)比較來看,樟樹的優勢有三點:樟樹藥市的歷史時間是最長的、樟樹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與炮制技術密切相關、樟樹是“長江以南唯一藥都”。千年藥都樟樹在當代仍充滿活力,一年一度的樟樹藥交會吸引著南北各地藥商,被譽為中醫藥交易“永不落幕的盛會”。

江西中醫藥源遠流長。回頭追溯的話,旴江醫學無疑是這段歷史長河中輝煌的一頁。旴江醫學關於中醫辨証論治的經典思想,傳世千年,至今仍未過時。江西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國家級名中醫謝強自幼在臨川長大。據他最新考証,旴江醫學從西漢至民國有醫家2016人,群星璀璨。

江西中醫藥有過輝煌時代,令人津津樂道。這些早已融入江西歷史文化血脈中的醫藥文化符號,既是資產,也是重擔。如何傳承好、發展好中醫藥瑰寶,是江西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

江西中醫藥現在怎麼樣?

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江西中醫藥的精彩,仍在繼續。

在贛江新區的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內,一個銀白色的大型裝置格外顯眼。這個被譽為科創城“鎮城之寶”的就是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7月28日至30日,2021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論壇期間,嘉賓受邀前往科創城參觀,該裝置備受關注。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本草物質科學研究設施)預研中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可以系統化研究天然產物、中藥物質結構和組成功能的大型科學研究裝備,也是國內首創世界領先的多維多通道中藥車間,能夠將中藥多種成分進行分離提純,實現中藥重大基礎科學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落戶南昌,將為江西中醫藥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走在德興市花橋鎮中心衛生院,一陣陣艾香伴隨著清風吹來,循著艾香來到中醫館艾灸體驗館,裡面圍滿了來體驗熱敏灸的村民。近年來,江西中醫藥的科研成果在贛鄱大地遍地開花,惠及無數百姓。熱敏灸技術是眾多科研成果中的一顆明珠。“北看天津針,南看江西灸。”熱敏灸技術目前已在全國28個省(區、市)500多家醫院推廣應用,治療患者350多萬例,已和葡萄牙、瑞士、瑞典、突尼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

江西中醫藥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精彩表現。中藥國家大科學裝置和熱敏灸,則是其中濃墨重彩的兩筆。

江西生態好,中藥材資源豐富。老百姓形象地說,在江西,“一屁股坐下去就有18味中藥”。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省藥用中藥材資源共3800多種,其中野生植物藥材2840余種,全省道地藥材20多種。全省中藥材種植從2017年的97.63萬畝增長到2020年的310余萬畝。中藥材種植只是我省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

江西是全國為數不多具備中醫藥制造、種植、加工、流通完整產業體系的省份。這些年,江西大力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形勢喜人。江西中醫藥,在新時代更添新活力。

江西中醫藥的精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2020年1月27日,我省最早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羅某出院,中醫藥功不可沒。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劉良徛及其團隊自擬方劑“溫肺化纖湯”,成為疫情期間江西首個獲批的中藥院內制劑。面對疫情,江西中醫以過人的膽識、無畏的擔當和精湛的醫術,在實踐中探索出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為全國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貢獻了“江西方案”。疫情發生后,我省推動中醫藥全程有效參與,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中西醫結合定點救治醫院,在全國較早提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策略,中醫藥參與治療有效率達98.3%,贏得廣泛贊譽,寫下了一段當代“杏林佳話”。

中醫藥抗疫實戰,展現出獨特優勢,發揮了顯著功效,積累了豐富經驗。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和全球疫情態勢發展,中醫藥受到國內外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和發展黃金期。作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江西,振興發展中醫藥,“天時、地利、人和”兼得,“萬事俱備、不欠東風”,應更為主動搶抓戰略機遇。

江西中醫藥“痺症”有哪些?

中醫講“痛則不通”,症結在經絡痺阻。雖然近年來我省中醫藥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些是江西中醫藥振興發展的“痺症”,也是我省需要著力破解的問題,打通“經絡”,才能敞開中醫藥“活力之門”。

贛鄱大地百草香。江西中藥材種植面積連年上升,但從種植規模看,“偏小”的局面仍未扭轉,僅居全國20位上下,且與雲南、四川、廣西等省份的差距都在倍數以上。除了“小”,我省中藥材也呈現“弱、散、軟”態勢。從藥材品牌看,“偏弱”的影響仍未改變,缺乏像“雲南田三七”“長白山人參”等在全國叫得響、價值高的品牌,江枳殼、江梔子、江白術等道地藥材影響力逐步弱化。從經營組織看,“偏散”的現象仍較普遍,大量農戶還處於獨立經營或聯戶、聯組的鬆散狀態,生產操作不合理、產量低,深加工產品少、附加值低,與市場銜接不緊密、融合度差。從產業韌性看,“偏軟”的特征仍然明顯,受自然災害和市場行情影響大,價格不穩定,中藥材種植農業保險“覆蓋面”“兜底率”不高,藥農“豐年不敢擴種,歉年一割出局”。

不僅是中藥材種植,中藥制造業也存在類似問題:有比較優勢,也存在差距。江西中藥主營業務收入以及龍頭企業實力雖位居全國前列,但與山東、廣東等中醫藥發達省份差距仍較大,佔全省GDP比重和增速也有待提升,實現千億元產業目標仍需努力。江西有“樟樹幫”“建昌幫”金字招牌,手握全國1/3的藥酒批文、300多個中成藥批文,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其轉化的辦法不多、力度不夠。中醫藥產業鏈條完備,但發展並不均衡,與中藥制造業密切關聯的中藥材種養相對落后、中醫藥服務業不突出,相互融合、支持力度欠佳。

樟樹是唯一被冠以國字號的“藥都”。2019年樟樹中藥材市場年交易額約50億元,遠落后於安徽亳州(300億元)、四川荷花池(200億元)等地。這是我省中藥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不溫不火”的一個方面,其表現還在:物流基地數量偏少,全國90個國家級中藥材物流基地(含產地加工、質檢、倉儲、養護與運輸等功能)布局已經完成,甘肅有9家,江西僅4家。

此外,我省中醫藥創新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江西中醫藥振興發展,要干的“硬活”還很多,該破的“難題”仍不少,要走的前路尚艱辛。

江西中醫藥未來怎麼辦?

明所從來,知向何處。

江西要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既要善講古代的“傳奇故事”,又要寫出當代的“現實經典”﹔既要守正,守好江西中醫藥的傳統與優勢,也要創新,補齊江西中醫藥的短板和不足。

來到龍虎山腳下,遠眺附生在崖壁上的一排排鐵皮石斛,黃燦燦的花兒猶如滿天星。龍虎山推廣種植2500萬株山石崖壁鐵皮石斛,藥材回歸了自然、提升了品質,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調研組表示,我省應秉持“藥材好,藥才好”理念,注重提升中藥材質量,推動從“種藥”向“種好藥”提升。在中藥材種養加工方面,調研組還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根據“道地性”聚集“贛藥材”優勢品種,著力擴大種植規模,推動“產地”向“產區”發展﹔強化“賣產品”優於“賣原料”理念,持續推進品牌塑造和精深加工,推動中藥材從“扎捆出售”向“含著金湯匙”轉變﹔“政府扶持”“市場保險”雙管齊下,推動中藥材種植養殖從“靠天吃飯”向“穩健發展”邁進。

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一年賣出2億盒。從復方草珊瑚含片到健胃消食片,再到中國航天員專用航天食品參靈草口服液,江中集團依靠一個個“拳頭產品”,逐步發展為國內OTC(非處方藥)行業領軍企業。專家建議,我省應做好“名牌”文章,用名企名品引領產業做強做大,全力扶持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中醫藥“龍頭企業”“拳頭產品”。在中藥制造業方面,除了做好“名牌”文章,還要做好“集群”文章,推動中醫藥產業進一步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做好“化用”文章,用傳統經典名方撬動產業做強做大,向傳統工藝、老字號藥方、藥品批文要效益﹔做好“融合”文章,發揮好中藥制造業承上啟下、融合振興全鏈的作用。

仁和集團的二次創業——“叮當快藥”,在網上再造一個“仁和”。2015年創立的“叮當快藥”,以“藥廠直供、網訂店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醫藥新零售模式,運用電子圍欄、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28分鐘送藥上門,已成為網上購藥的代名詞。因此,我省需要大力開拓中藥材交易市場,做大交易量,讓江西中醫藥“叫好又叫賣”。在中藥流通方面,要建設一批現代倉儲基地、物流中心,讓中藥材“貯存好”“市場俏”﹔搭建可追溯平台,嚴格標准強化執法,讓群眾“放心買藥”“買放心藥”。

江西中醫藥大學牽頭申報“江西省中醫病因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臨床為導向,圍繞中醫病因生物學基礎打造核心能力和技術,探索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醫病因的方法與路徑,建設國內一流的中醫病因研究平台。近年來,我省在中醫藥創新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這是其中之一。在中醫藥創新方面,調研組建議,在可行可試的領域大膽進行制度創新,打造中醫藥制度創新“試驗田”﹔以“中國藥谷”的高標准推進中醫藥科創城建設,激發國字號平台“裂變效應”,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醫藥科技創新“策源地”﹔多措並舉切實增強中醫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我省成為國內中醫藥自主創新“新高地”﹔探索實施科研孵化在中醫藥科創城、沿海地區,生產轉化在省內市縣、企業的“雙飛地”發展模式,推動中醫藥成果轉化能力有新突破。

江西中醫藥發展的過程,便是在人才、藥品、技能、機制等方面,取精去糟、優勝劣汰、推陳出新的歷史再造,從而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潮流涌動向前。

江西中醫藥,未來可期。

觀點聲音

中醫藥強省戰略並非權宜之計,亦非一家之舉,而要形成各方協同、各級有責,指導與督導結合,量增與質升齊備的大環境。給江西中醫藥的健康快速發展開出良方並非易事。中醫藥不能限於單一產業范疇,應從關聯度和惠及面來考慮,我建議:

要著眼於打造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全國已超一萬億規模,涵蓋第一、二、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強,拉動經濟潛力大,有利於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前景非常可觀。因此,要調整重編我省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規劃和策略。

中藥材的種植應科學規范、因地制宜、專業指導。面積是基礎,品種是關鍵,道地是方向。在近幾年擴大、推廣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回顧與評估,形成更加合理的布局,確保從源頭上防止“以量沖質”“以速求快”“以藥傷醫”之隱患出現。

中醫服務業發展先要在中醫院的數量上有適當增加,每個縣區必須擁有一家公立的中醫院,這個標准還應具體化,並逐年提高管理等級、業務水平和配置條件。

在全國率先放鬆民間確有專長的中醫師的考核和聘用政策。這對擴充中醫師隊伍人數,尤其是豐富基層中醫服務力量,激活民間中醫人才積極性、創造性,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包括中醫院的院內制劑也要“放一馬”“開閘門”,讓這些經過多年臨床試用有效且廉價的“好藥”得到更廣泛、更順暢的使用。

——省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主任、省衛健委原主任 丁曉群

他山之石

首家中醫藥世界500強企業

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日前對外發布,廣東大型制藥企業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藥集團”)位列第468位,成為全球首家以中醫藥為主業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

首個以中醫藥為主業的世界500強企業為何花落廣東?這與廣東中醫藥產業基礎雄厚、企業研發創新力活躍,以及國家和廣東省政府持續多年強力推動、幫扶有關。近年來,廣東持續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於2006年啟動實施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十三五”期間,廣東中藥工業年總產值突破600億元,中藥消費市場規模居全國首位,省內有16個中藥中華老字號,有全國最大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破壁飲片生產企業,產業規模和競爭力居全國前列。

廣藥集團擁有上市公司“白雲山”及30多家企業,已形成大南藥、大健康、大商業、大醫療4大業務板塊,在中藥、化學藥、生物藥、醫藥商業等領域均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記者 楊惠珍 龔艷平)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