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環游世界后,他選擇筑夢家鄉

——一名大學生專職村干的鄉村振興夢

2021年09月15日06:4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坐落在宜春市明月山腳下的溫湯鎮水口村,是個美麗的小村落。這裡道路干淨,種滿鮮花,村庄內的贛西夯土老屋建筑群保存完好。村裡不僅有無人售賣點,還有庭院咖啡館,融合田園風光與民宿用餐體驗的“日落晚餐”,一經推出便受到很多年輕游客的追捧,常常一桌難求。

這些新鮮點子,都來自村裡的大學生專職村干張拯。他年紀不大,經歷卻很豐富。大學畢業后,他用了9年時間,實現兒時環游世界的夢想,之后選擇回到家鄉,發展鄉村旅游。

他說,作為新時代鄉村筑夢人,就應該把自己在外面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充分運用到鄉村振興中,把家鄉建成別人眼中向往的“詩和遠方”。

環球導游經歷,成就兒時夢想

到水口村任職之前,張拯有一段精彩的人生經歷。

張拯自幼特別喜歡地理,中學的地理課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每次上課,他總是精神百倍,沉迷在書本中各地的風土人情中。從那時開始,環游世界的夢想在他心中默默燃起。

進入大學,他利用課余時間考取了全國導游資格証書,大四那年還在旅行社實習。

大學畢業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張拯前往上海工作。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感受到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使他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2010年,上海舉辦第41屆世界博覽會。大批游客涌入,導游人員十分緊缺。張拯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實現周游世界的夢想。很快,他通過面試進入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專職導游,並圓滿完成這一年的世博接待任務。

后來,隨著出境游業務的迅速增長,經過學習和考試,張拯取得了出境領隊資格証,開始帶領游客出境,足跡遍布五大洲。“我用了9年時間,終於實現了兒時環游世界的夢想。”談起這段經歷,張拯很興奮。

選擇筑夢家鄉,用雙手創造幸福

“兒子,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導游、領隊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總有跑累的時候,也不能一直跑下去吧?”每次休假回家,張拯的母親總是擔憂地勸說。

“是啊,現在家鄉發展得很好,機會也很多。你在外面這麼多年,見識也不少,可以把這些經驗帶回家,支持家鄉的鄉村振興事業。”父親也語重心長道。

隨著家鄉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不少。身邊的親朋好友也建議張拯回家鄉發展。

其實“回鄉”這個念頭,在張拯后期旅游從業經歷中已然萌生。每每看到境外如花園般的鄉村風光時,他總在想:“為什麼自己的家鄉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呢?如果把自己在外面的見識和想法帶回家鄉,建設家鄉改變家鄉,讓家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轉機來自去年。

2020年,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改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宜春市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000名大學生專職村干(黨建宣傳信息員)到農村工作。這則公告讓張拯的回鄉之路變成現實。

願為清清活水,助力鄉村振興

“歡迎你來水口村,農村工作不好做,但特別能鍛煉人。”就職第一天,水口村黨支部書記劉平華對張拯說。

為了盡快熟悉工作,張拯上午待在室內,看資料、熟悉村委會的工作流程﹔下午走到室外,查看村情村貌並向村民介紹自己。了解到水口村民宿和農家樂特別多,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鄉村旅游,他感覺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

在劉平華的支持下,張拯與村干部商議后在村庄主入口創新打造無人售賣點。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他自掏腰包購買竹籃和價格牌,並定做無人售賣收款碼,從籌備到正式營業僅用了3天時間。

經過兩個月的試運營,無人看管的物品在售賣點無一例丟失。這讓村民信心大增,紛紛將山林野菜、自制豆腐乳、筍干、野生蜂蜜、金銀花、鉤藤茶、野酸棗、葛根粉等農副產品擺上架。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無人售賣點創收3744元,成為村民新的增收點。

小有成績后,張拯的信心與干勁足了。他發現溫湯集鎮有1.2萬“新溫湯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些還是院校或企事業單位退休的高管。這裡一定會有很多商機。

為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從4月中旬開始,張拯在村子裡寫方案、選地址、作報告,把都市休閑元素引入村民賀其波閑置的小院中,試點打造了一個庭院咖啡館,開業以來為賀其波的農家樂創收數萬元。

7月,酷暑難耐,中午室外氣溫更是高達38攝氏度以上,水口村進入短暫的旅游淡季。光有一個庭院咖啡館還是不夠,如何讓村裡39家民宿和農家樂都能推出一個主打自己特色的產品成了張拯的心結。

為了吸引游客來水口村觀光用餐,張拯把宣傳點落在了傍晚前后。與民宿的主人共同商議后,他在村裡創造性地推出了三款夏日晚餐——舊雨新知輕奢民宿“日落晚餐”、舊舍藝術民宿“溪上晚餐”、土屋咖啡館“庭院晚餐”。這3個特色產品把村庄的田園風光與民宿用餐體驗相結合,運營后獲得了游客熱烈關注和點贊。

走在水口村,記者看到三三兩兩的游客徜徉在溪流邊,漫步在稻穗滿枝的田野裡。在這裡,既有古詩中的晴耕雨讀,又有當代社會的詩意畫廊。

張拯說,年輕人就應該敢想敢做,未來的鄉村是城市人才回歸的鄉村,是當地人經過培訓與現代生活美學熏陶的鄉村。(記者 蔣少征)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