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肩負省會擔當 挺起崛起脊梁

時光的年輪刻下砥礪奮進的深深足跡,奔騰的江水見証趕超發展的孜孜追求。
“提升南昌發展首位度、充分彰顯省會擔當”,過去5年來,南昌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發展實踐,全力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VR產業從虛擬走向現實,南昌成為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會址﹔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南昌成為全國重要手機生產基地﹔航空產業迅速騰飛,國產大飛機篆刻上南昌印記……5年來,南昌優勢產業加速集聚集群,新經濟突飛猛進,高質量發展有了新的突破。
交通路網四通八達,公共交通更趨完備,城市框架不斷拓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衛生“以克論淨”……5年來,南昌市精雕細琢,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
80個貧困村實現高質量退出,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遞增,公共衛生普惠全民,優質教育均衡發展……5年來,南昌各項民生指標邁上新台階,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構建“全域黨建”新格局,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過硬﹔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常態化﹔出台南昌“人才新政”,奏響引才聚才強音……5年來,南昌市廣大黨員干部在大戰大考中擔當實干,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前行,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與時代共成長,與人民共呼吸,英雄城南昌在大南昌都市圈建設中不斷強化著核心與支柱作用。
創新引領轉型升級 改革驅動高質量發展
——產業發展提檔增速
9月16日,第四屆中國質量獎評選結果揭曉,南昌市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實現了南昌市該獎項零的突破,也是我省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制造業企業。
晶能光電為何能異軍突起?在晶能光電產品展廳,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CEO王敏經常會拿起一塊小屏向參觀者展示他心中的“未來之光”。這塊樣品屏,用的是晶能最新技術產品——硅襯底mini LED芯片。王敏說,在高端照明領域,現在全球每4部手機就有一部用的是晶能硅襯底LED閃光燈﹔在移動照明領域,全球每3個手電筒就有一個用的是晶能硅襯底LED芯片﹔汽車前大燈大功率LED光源方面,晶能在國內率先通過IATF16949體系認証並通過AECQ-102產品認証,拿到進入汽車電子的兩張“門票”。更為關鍵的是,隨著硅襯底技術的日益成熟,LED賽道上原來由國外壟斷的碳化硅襯底技術正逐步退出行業競爭。
8月26日下午,一趟滿載100台(套)江鈴汽車輕卡CKD成套散件、貨值近104萬美元的中遠海運“江西制造”鐵海聯運專列從南昌向塘國際陸港駛出,后續在廈門港接轉中遠海運海船至越南胡志明港。這是今年第31批江鈴制造出口海外。據悉,今年上半年江鈴出口整車1.6萬余台,接近去年全年的整車出口量。
晶能光電之所以能在LED行業換道超車,依靠的是科技創新﹔江鈴汽車暢銷海外,離不開南昌市外向型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完善。
產業是一座城市的發展根基,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就是提高產業競爭力。五年來,南昌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化核心戰略,堅持“鏈式化發展產業、生態化推進產業”,加速推進總量提升、園區提級、產業提質、項目提速、企業提檔,“南昌制造”向“南昌智造”加速轉型。
由“制造”走向“智造”,依靠的是創新。近年來,南昌著力推動現有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實施了綠色食品、現代針紡、新型材料、機電裝備制造四大特色優勢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省級分產業試點工作。同時,推進實施“一產一院”“一產一校”,中山大學南昌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南昌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落地運行,為南昌發展現代制造業提供了科技賦能。5年來,南昌市全社會研發投入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國家級創新平台數量、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技術合同交易額、專利指標等每年均名列全省第一。
此外,南昌市不斷加快構建工業發展新體系,重點發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裝備四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四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營業收入佔全市工業比重由“十二五”末的29.4%提升至“十三五”末的41.4%。同時,鼓勵綠色食品、現代針紡、新型材料、機電裝備制造四大傳統優勢產業進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級,“4+4+X”新型工業產業體系基本成型。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1.9%,高新技術企業從345家增至205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由563家增至1694家。
2020年,全市已擁有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4個千億級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為7346.91億元,省會城市工業首位度進一步凸顯。
尤為令人驚喜的是,南昌發揚敢為人先精神,以打造全球城市級VR產業基地為目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培育壯大虛擬現實產業,並充分運用世界VR產業大會成果,加快推動相關數字經濟發展,讓VR產業成為了南昌的新名片、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
在工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服務業成為高質量發展“新主角”,現代農業成為“三農”發展新業態。5年來,南昌市的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5年的4.7:52.5:42.8優化為2020年的4.1:46.6:49.3,第三產業佔比提升6.5個百分點,實現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轉型升級,產業強市之路越走越自信。
產業興,則城市興。在三大產業強力拉動下,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接連跨越4000億元、5000億元兩個台階,實現了城市量級的躍升﹔全市接連實現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跨越9萬元大關、財政收入跨越千億元大關兩個突破。
城市風景日日新 幸福指數節節升
——文明創建潤城惠民
9月24日,市民羅開輝家所在的南昌經開區蛟橋鎮舍裡甲社區南泥小區提升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一期已拆除自搭房面積約870平方米,將於9月30日之前完成,二期將於12月31日前完成。羅開輝開心地說:“家還是那個家,但感覺卻是全新的。”
在南昌,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惠及了千家萬戶。據統計,2019年,南昌改造老舊小區47個,涉及戶數42906戶﹔2020年,全力推進了247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目前已基本完工﹔2021年,南昌計劃對全市26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居民124907戶。
改造老舊小區,僅是南昌市創建工作的一角。2020年8月21日起,南昌恢復“全國文明城市”資格。喜訊傳來,南昌市民歡欣鼓舞。一直以來,南昌市委、市政府都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作為一項為民謀福祉的民心工程來抓實抓好,南昌市民既是創建工作的參與者、實踐者,更是共享者、受益者。
五年來,南昌市始終堅持“為民創建”的工作理念,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加快構建功能完備的基礎設施體系,不斷用創建之“水”澆灌出城市文明之“花”,讓群眾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美好。
拓路建橋,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10分鐘上城市干線道路,20分鐘上環城高速出城,市域范圍內30分鐘可達……近年來,南昌城市干線交通路網建設從未停歇,大手筆、大動作項目不斷推出,從無到有、從線到網,城市路網越織越密,百姓出行越來越方便,獲得感、幸福感隨之升級,城市框架也被不斷拉大。
隨著沿江南大道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昌南快速路等道路陸續通車,南昌市“十橫十縱”的干線路網骨架逐步形成。一環閉環通行、二環和三環加速推進,主城區路網系統不斷完善,主干道交通擁堵得到有效緩解,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伴隨著連接贛江兩岸的一座座大橋跨越江面,一條條過江通道次第開通,南昌從“濱江時代”邁向“跨江時代”的步伐不斷加快,兩岸共輝相得益彰。
快速發展的南昌需要地鐵,這是一座城市的現實抉擇。從城南開到城北,從城東開到城西,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組成的大運量骨干網絡串聯起南昌各個角落,活力四射。“十三五”期間,南昌地鐵通車裡程從“十二五”末的28.8公裡增長到88.8公裡,5年間增長了2倍多,今年底將達到120公裡。
城市發展到哪裡,群眾生活在哪裡,公共交通就延伸到哪裡。2020年,南昌市入選“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名單。目前,南昌公交運營線路288條,公交場站100個,公交車輛4066輛。2020年,公交專用道裡程增至161公裡,公交營運線路條數增至430條,線路總長度達9233公裡,是2015年的1.4倍。
南昌已初步形成了“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公共租賃自行車為補充”的立體公共交通體系。
交通先行,區域融合活力十足。
近年來,從天上到地下,隨著一批重大重點項目的建成,南昌國家交通樞紐城市地位不斷強化。
今日之南昌,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2020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通航點增至88個,其中國內通航點73個、國外通航點15個。2020年,航空客貨吞吐量分別為942.7萬人、18.2萬噸,分別是2015年的1.2倍、3.6倍。國際班列走向世界,南昌向塘國際陸港開通了8條國際貨運班列、5條鐵海聯運外貿班列,運行班列目前已突破1918列、9.9萬標箱,貨值29億美元,航線輻射國內外,為全省優質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條低價、便捷的大通道。
再看高鐵。2017年,南昌實現了高鐵“十”字形格局,而隨著京九高鐵、昌福高鐵等建成運營,將形成“米”字形高鐵路網。另外,京廣高鐵武漢至長沙段、武九高鐵、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形成了一個長江中游城市群“高鐵圈”,這為南昌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一年接著一年創,一任接著一任干。再回首,百姓身邊的一些細微變化,統計成數字,已成為巨變。
——五年來,南昌市完成建成區新建城鎮生活污水市政管網及合流制市政管網雨污分流改造843.47公裡。
——五年來,南昌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達789.43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在全國省會城市率先實現零填埋。
——五年來,南昌市完成棚改拆遷面積1309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項目71個,建筑總規模1322萬平方米,改善約8.5萬戶、60萬市民的居住條件。
——五年來,南昌市不斷推進“廁所革命”工作,目前城區公廁數量達2000座以上,形成10分鐘步行如廁圈,基本實現“數量充足、分布合理、查找方便、管理有效、文明如廁”的目標。
——五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南昌市不斷加大公共停車泊位建設。全市新建公共停車場433個、泊位108955個。
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一條條道路寬闊暢通,一座座橋梁凌空飛架,一個個公園星羅棋布,一片片綠地生機盎然……今日之南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骨架路網快速拓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市民由衷感嘆:“城市建設‘日日新’,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這就是全民創建的力量,這就是為民創建帶來的幸福。
鄉村振興開新局 金秋沃野豐收忙
——農民日子紅紅火火
又到一年秋分時,稻谷飄香說豐年。9月23日,南昌慶祝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新建區開幕,這是該市舉辦的第四個豐收節慶祝活動。活動中,本地特色有機農產品一應俱全,直播帶貨現場感十足,讓人體驗到不一樣的激情與活力﹔豐收“笑臉牆”上,由百余張農林收獲現場、農民喜笑顏開的照片組成了“豐收”二字,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瀏覽、打卡,好一幅豐收喜悅圖。
慶祝農民豐收時,不忘脫貧攻堅路。脫貧攻堅期間,南昌始終堅持把其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來抓,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9月23日,在南昌縣岡上鎮合山村產業扶貧基地的花卉大棚內,脫貧戶鄒茶花正在忙著栽種花苗。自從村裡興建了花卉大棚,她每天都可以來這裡上班,現在不僅脫了貧,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賺兩三千塊錢,還可以照顧家裡。” 鄒茶花臉上寫滿了幸福。
扶貧基地管理人員王玲香介紹,這個基地有200多畝地、100個大棚,主要種植孔雀草、雞冠花、矮牽牛等花卉,帶動了周邊四五十戶農戶在這裡工作。
合山村依托花卉苗木帶動百姓脫貧,是南昌市推動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通過全面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強化過程管理,切實解決好“扶持誰”“怎麼扶”等問題,南昌市在精准施策上頻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狠下功夫,持續增強造血功能,強化脫貧攻堅質量,讓精准扶貧落地見效。
“十三五”期間,該市80個省市級貧困村全部高質量退出,區域整體貧困徹底得到解決。現行標准下47192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如期高質量脫貧,歷史性解決了全市農村絕對貧困問題。脫貧戶通過產業、就業、光伏、扶貧扶志、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生產生活狀況明顯改善,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由2015年底的4102元增至2020年底的14134元,年均增幅28%。同時,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市下大力氣防返貧。截至6月,全市累計消除了75戶176人返貧風險、300戶877人致貧風險。
脫貧並不是終點,鄉村振興天地廣。今年以來,南昌市嚴格落實中央、省各項決策部署,理性面對新的歷史起點,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要振興,產業須先行。今年以來,南昌市持續加大財政資金向產業發展項目的傾斜力度,安排10376.53萬元扶持壯大各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戶實現持續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和扶貧產業基地等新型經營主體1919個,帶動958個村的6939戶農戶發展產業和實現就業,實現了“脫貧村有扶貧產業、脫貧戶有增收門路”。
天藍氣清爽洪城 水淨魚歡潤民心
——生態南昌姹紫嫣紅
傍晚,贛江南昌段,揚子洲漁業村2.6公裡的水域裡,不時出現長江江豚在此嬉戲覓食。它們時而成群跳躍,時而逐浪嬉戲,在江面掀起陣陣浪花。岸邊則隨處可見舉著手機的市民和架起“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用歡呼聲迎接著它們的每一次跳躍。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
長江江豚暢游贛江,是對南昌市生態環境最好的肯定。
近年來,南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建設,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人民群眾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不斷增強。
南昌因水而興,建成區范圍內水域面積約36.55平方公裡,具有“一江三河串十湖”的獨特城市格局。水生態之於南昌,是不能割舍的命脈。為了這一汪清水的澄澈,南昌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攻堅戰,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大力推進“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行動”,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通過實施城市河湖水環境治理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南昌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3.5%,全面完成10處黑臭水體整治、6處劣V類水質斷面整治﹔通過整治城市排污排水口,有效實施青山湖區、紅谷灘區等城市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和擴容工程建設,前湖、烏沙河、西湖、蓑衣夾、青山閘排水口水質明顯改善。今年1至6月,南昌12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100%,贛江干流10個斷面中7個斷面達Ⅱ類水質,國考斷面優良率達90.9%。
今天,綠色,已成為南昌鮮明的“底色”。截至目前,南昌森林覆蓋率為23.0%,全市活立木蓄積為689.9萬立方米。全市生態公益林面積穩定在72.38萬畝左右,濕地面積穩定在15.33萬公頃,濕地率達21.3%。走在南昌街頭,綠樹成蔭。兼具“游憩、觀賞、生態、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郵票綠地”、凸顯“綠肺”地位的城市濕地,真正為市民創造了一個“開窗有景、出門見綠”的宜居環境,更多的綠色資源走進群眾生活,增加了市民親近自然、享受園林生活的獲得感。
此外,南昌堅持打好淨土保衛戰。截至目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3%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地下水國考點位Ⅴ類水比例控制在30%以內。通過打響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開展揚塵治理、汽車尾氣管控、秸稈禁燒治理、燃煤鍋爐治理及工業廢氣治理等專項治理工作,一大批大氣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南昌藍”圖片頻頻刷爆“朋友圈”。截至7月30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2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中部六省會排名第一﹔優良天數比例為91.4%,在中部六省會排名第一。
以生態為底,再加以文化點綴,今日之南昌,韻味十足。近年來,南昌多點發力打造“文化之城”,強力推進十大文化重點工程建設,創新推出香樟樹、24小時智慧書屋、十大精品圖書館等文化工程,讓文化越來越深入地惠及全體市民。同時,南昌還以公辦民助的方式,創新非國有博物館建設模式,啟動了紅色記憶展示館、梁書美術館、吳齊美術館的建設,把高雅藝術送到群眾身邊。市民群眾開始透過城市文化的繁榮,真切地感受城市的發展和生活的幸福。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凝聚干事創業力量
——干部作風也是營商環境
“企業從有疑惑到現在已有多年,剩下的40%獎勵金什麼時候能返還?”“咱們有沒有按照規定減免三個月的租金?”“為什麼問題幾年來遲遲得不到解決?”“這件事情到底怎麼處理?有沒有具體舉措?”……在近日《南昌問政現場》節目直播現場,犀利而尖銳的提問讓被問政單位負責人不停地臉紅出汗。“節目真實、實事求是,提出的問題都是老百姓很關注的問題,這樣的形式非常好。”南昌市政協委員邱鈞生表示,用媒體倒逼職能部門擔當作為,效果很好。
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南昌始終保持“箭在弦上”的高壓態勢,堅持從政治上認識和把握作風建設問題,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有力促進全市黨風政風向上向善,作風建設的清風扑面而來。
2017年以來,南昌制訂印發《關於深化作風建設大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圍繞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堅持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並創新監督手段,與市屬新聞媒體聯動,開設專欄,以曝光督促整改、以問責倒逼落實,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干部作風突出問題。
2020年,南昌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立足監督首責,堅持問題導向,持之以恆強化作風建設,讓洪城大地上滌蕩起一股又一股淨化之風。全市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01個,處理473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232人﹔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190個,處理1548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215人。今年,市紀委市監委把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作為紀律審查的重點,緊盯隱形變異“四風”問題現象,對執紀審查對象的“四風”問題優先查處和通報。1至9月,全市共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129個、處理144人,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52個、處理185人,充分體現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決心和毅力。
干部隊伍不僅要風清氣正,更要敢於、善於展現擔當作為。為此,南昌著力打造忠誠干淨擔當的干部隊伍,激勵干部在工作中充分展現省會擔當。
2017年6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南昌出台《南昌市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試行)》,明確了領導干部7種“下”的渠道、14條問責追究和23條不適宜擔任現職的情形等,著力解決為官不正、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等問題,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
2019年,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南昌市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綜合運用年度考核、巡視巡察、實踐鍛煉等有關成果,分批分次對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調整充實。貫徹實施新頒布的公務員法,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全面完成全市公務員職級套轉。堅持“編隨事走、人隨編走”,推進市直單位機構改革。把強化實踐鍛煉作為全面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注重把干部放到不同崗位上歷練、鍛煉、磨煉,通過 “上挂”“下派” 和 “外挂”等多種形式,多崗位培養鍛煉干部。
2020年,南昌堅持新時期好干部標准,圍繞全市發展大局選干部、配班子。結合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需要,系統考慮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整體擺布與消化,積極穩妥做好了紅谷灘區和灣裡管理局行政區劃人事安排。用足用好用活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有序推進干部職級晉升工作,進一步優化了市管領導班子結構,調動市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改善干部隊伍的年齡、學歷和專業結構,開展副縣級年輕干部優選工作,一次性集中選拔了21名“80后”優秀年輕干部,學歷均為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上,並將這些年輕干部全部安排在縣區(開發區)和市直黨政工作部門擔任副縣級領導職務。
黨的建設,是推動新時代南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回望五年南昌高質量發展之路,處處躍動著“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強勁脈搏,凝聚南昌黨建工作迸發出的磅礡力量。
新一輪發展機遇期已然來臨,南昌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全國省會城市競爭不可避免,南昌要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必須干字當頭,重點發力。相信以正在召開的南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為起點,英雄城南昌將開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征程。 (范志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