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 貿易聚合 政策組合
——贛州南康區闖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月入選“2021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4月開行“雙區聯動”跨境電商班列,8月實現跨境電商貨物出口量突破1500萬票……自2019年12月贛州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南康區連連取得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系列成果。
成績的背后是該區推動產業融合、貿易聚合、政策組合的生動實踐。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南康區依托家具產業集群和贛州國際陸港開放平台優勢,推動跨境電商與家具產業加速融合,創新打造“跨境電商+中歐班列”新型貿易模式,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產業融合 推動跨境電商全產業鏈集聚發展
家具產業是南康區的首位產業,是贛州市目前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是全省重點調度的十四大產業鏈之一,2020年集群產值突破2000億元。然而,因外向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底子較薄,南康家具電商、跨境電商市場份額外流的現象尤其突出。
“根據阿裡、京東、拼多多、亞馬遜等電商平台數據分析,2018年,約50%的南康家具線上交易量是通過廣州、佛山、深圳、東莞等地的電商企業線上銷售,全區跨境電商交易額不足2億元。”南康區家具電商協會會長劉暉說。
為此,南康區把推動跨境電商與家具產業融合發展作為破題的路徑。一方面推動家具企業“全企入網”,引導700多家規上家具企業成功“觸網”,引領1000多家家具電商企業拓展國內電商、跨境電商業務。另一方面,於2019年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集聚了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等跨境電商各環節要素。同時,與阿裡、京東、拼多多、亞馬遜等合作,構建起“交易市場反饋—研發設計調整—智能制造生產—電商平台銷售—物流配送安裝”的全產業鏈閉環。
因勢利導推進產業融合帶來了跨境電商的集聚發展。南康區線上店鋪短短三年時間攀升至3500多家,其中跨境電商店鋪達326家。僅2020年,南康區從粵港澳大灣區引入電商及跨境電商企業149家,並承接了200多家大灣區電商企業的供應鏈功能。
貿易聚合 打造“跨境電商+中歐班列”新型貿易模式
跨境電商是連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2020年,中東歐跨境電商釋放出巨大發展潛力,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跨境電商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南康區敏銳捕捉發展契機,於今年1月26日推動贛州國際陸港與匈牙利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陽光捷通(北京)貿易服務有限公司簽訂“雙區聯動”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在中匈“雙區聯動”機制框架下,共同運行贛州至布達佩斯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列。
3月,“贛州-布達佩斯”中歐班列開通。南康區依托這一新通道,創造性打造了“‘雙區聯動’中歐班列+跨境電商”新型貿易模式。該模式通過中歐班列南線將商品運輸至布達佩斯,再由匈牙利中歐商貿物流園區分撥至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中歐班列貿易通道與跨境電商貿易業態的聚合,可以為江西外貿企業節約50%以上的貨運時間和大約30%的物流成本。”贛州國際陸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商務合作部部長朱康生說道。
截至8月上旬,南康區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班列56列,出口貿易額達10.8億元,形成了在華南地區打造跨境電商貨物集散中心的新優勢。
政策組合 優化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抓手,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的現實需要,是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南康區向沿海地區學習看齊,變“避責思維”為“負責思維”,直面制約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各類瓶頸抓破題。
針對家具、服裝、電子等本地企業跨境電商業務批量化出口的特點,南康區加強與海關部門對接,上線運營了陸港跨境電商監管中心,落地實施了“9710”“9810”跨境電商監管新模式。針對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資金難題,積極推進全省縣域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引導各類銀行機構創新開發金融產品與服務,並設立出口退稅周轉金,著力解決跨境電商企業出口退稅周期較長問題。針對跨境電商、報關報檢、船代貨代等外貿業務和港務服務面臨的發展新形勢,打造雙向開放服務中心,設立外貿服務、項目審批服務、企業訴求和政策兌現等八大服務專區,著力打造比肩沿海地區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
一系列惠企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為南康跨境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活力。今年1至7月,該區電商交易總額達到402.9億元、同比增長48.9%,其中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7.4億元、同比增長32.8%,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劉志明 記者 唐 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