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縣農村農業之變:從“沒想過”到“不稀奇”

農業企業從傳統模式升級為智慧農業,全縣農業企業不斷邁向科學化、機械化﹔村民從都往外跑到紛紛返鄉建房、創業﹔農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屋前屋后皆風景,從“宜居”逐步到“樂居”﹔多元休閑農業打開鄉村旅游新空間……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江西省南昌縣有著“江南糧倉”的美譽。在這裡鄉村顏值美,農業價值高,百姓有奔頭,新農村處處展現出新活力。
人居環境整治不打烊 鄉村按下“美顏鍵”
“新農村建設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硬化、亮化、美化、綠化后的農村處處好風光,和城裡比空氣還更清新,現在經常回來住。”南昌縣幽蘭鎮南湖萬家村村民萬佳豪在外經商幾十年,小有成績,2016年回鄉新建一棟樓房,並在能力范圍之內助力家鄉建設。
據介紹,像萬佳豪這樣因為家鄉變“景區”,特意回來新建樓房的在南昌縣不在少數。
南昌縣在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中,以繡花功夫優化人居環境,集中開展村“三拆三清”村庄整治行動,打造統一規劃、風格和諧、功能宜居的新村貌。
在拆、清的過程中,南昌縣因地制宜利用拆除后的空閑土地,打造一些具有鄉土氣息、農村韻味的“四園”(花園、菜園、果園、游園),統一家禽圈養模式,走出一條符合縣域實際的村庄整治新路徑。
通過實施集鎮綜合整治改造,南昌農業鄉鎮集鎮道路、雨污管網、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基本完善,房屋外立面、景觀小品、綠化亮化等短板持續補齊,並實現了公廁全覆蓋、旱廁全消滅的基本要求,處處好“村”光。
“不久前,村裡的大舞台正式投入使用,很多人在那跳舞、打腰鼓、練太極。新修建的廣場每天很多人散步。四處鋪設的景觀燈讓村裡的夜晚也格外美麗。”涇口鄉村民肖順陽談起農村的變化說,大家休閑娛樂都有了好去處。
南昌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深挖各村文化底蘊,保留鄉村風貌,展現鄉土特色,投入縣級財政3.75億元,重點對33個村點進行精品打造,形成黃馬羅渡山下村、武陽鎮前進徐黃村、蔣巷鎮柏崗山水灌橋村等一批美麗鄉村示范典型,引領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升級。
“新農民”展新活力 農業邁向現代化
走進南昌縣昌道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廠房,一台台現代化機械設備映入眼帘,合作社負責人樊啟道介紹說,現在合作社基本實現農業各環節機械化作業,無人機播種、機械收割、糧食產后烘干等極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和時間。
據了解,合作社能為農戶提供從育苗到糧食烘干、倉儲的全程式綜合服務。合作社6名成員以技術入股,目前流轉6000畝土地,大部分時間靠6個人就能運轉所有工作。
不同於以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樊啟道腳上的皮鞋並沒有泥土的痕跡。他說,現在新型農民是一份體面的職業。“這一季還剩下600畝地的糧食需要收割,大概需要2天時間。”樊啟道說,這在父輩眼裡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當年他們靠人力收割20畝地就得耗時半個月。
“下一步根據市場情況,考慮對糧食進行深加工,哪個環節更有利潤,我們就會調整下一年的規劃。”樊啟道說。
南昌縣的農業種植大戶緊跟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轉變,以實現節本增收。
“南昌縣一直是農業大縣,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有三分之一的蔬菜都來自三江鎮。”南昌秀挹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祥雲說,基於長期的市場觀察和家鄉的農業優勢,他回鄉創辦這家企業。
“鉚足勁發力做響‘三江’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袁祥雲在談到企業未來發展時,反復強調企業打造品牌的重要性。
如今,南昌秀挹三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秀挹三江蘿卜腌菜”成為南昌縣第一個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銷往全國甚至海外。
有市場敏銳度、有學歷、有技術的一批“能人”紛紛返鄉創業,為南昌縣農業發展帶來新活力和后勁。
“要提高地方農產品附加值,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是必經之路。”南昌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股股長萬浪華說,南昌縣致力於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在品牌打造方面不斷探索新方式。
據了解,南昌縣是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准化生產基地、江西省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縣,已培育認証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135個。煌上煌、綠滋肴、稻香園等三個農業品牌入選“贛鄱正品”首批認証品牌。
鄉村旅游加速跑 好風景變“好錢景”
在幽蘭鎮園藝場千畝桔園,黃橙橙的桔子已挂滿枝頭,許多游客帶著孩子來這裡體驗採摘的樂趣。在幽蘭鎮印智農業田園綜合體智慧大棚裡,工作人員會給前來游玩的家庭講解示范無土栽培蔬菜知識,讓游客在增強體驗感的同時,增長見識。
2015年,南昌縣入選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近年來,南昌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富民強縣為根本出發點,全面推進休閑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南昌縣的休閑農業企業因地制宜,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品牌。以“都市養生鄉村度假社區”為主的鳳凰山庄﹔集採摘、垂釣、燒烤、戶外拓展、住宿、農家樂等於一體的嶺前生態園﹔打造“春華、夏榮、秋絢、冬媚”特色生態景致、2100畝“茶海”的鳳凰溝﹔以、觀光研學、農事體驗為主的綠騰夢之源休閑小鎮等讓南昌縣休閑農業發展態勢強勁。
據了解,黃馬嶺前生態園已逐步形成以“農業+生態田園+美麗鄉村”為核心,構建“田園+花園+樂園”完整產業鏈的發展模式。
“生態園裡有農家樂、農事體驗、古風拍攝、品茶採摘等游玩項目,可讓久居城市的游客感受田園生活,體驗返璞歸真的樂趣。”嶺前生態園張偉表示,游客們還可以帶走農產品,帶動本地農產品消費,促農增收。
“走!黃馬鳳凰溝賞花去。”成為近郊市民常說的一句話。雖受疫情有一定影響,但隻要天氣晴朗,南昌縣鳳凰溝景區在節假日還是有不少游客。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水青山的鄉村游。今年3月,南昌市農業農村局推出5條“尋找南昌美麗休閑鄉村”精品旅游線路,其中一條路線包括向塘鳳凰山庄、黃馬鳳凰溝景區、黃馬嶺前生態園、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黃馬鄉羅渡村、綠騰·夢之源休閑小鎮、三江后萬村古村落。
鄉村旅游的“出圈”,帶動“民宿+農家樂”經濟,激發了鄉村振興乘數效應,村民吃上旅游飯,村裡的“好風景”成為“好錢景”。
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農業現代化畫面正在南昌縣徐徐展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